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杰弗里·辛顿 编丨Luna
最近,77岁的辛顿(Geoffrey Hinton)登上了播客节目。他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泰斗,被称为“AI教父(Godfather of AI)”,ChatGPT能走到今天,背后就有他的算法基础。
节目里,主持人问他:“在这个AI可能取代人类的大时代,你建议年轻人学什么?”
他的回答是:“去学当水管工。”
听起来像个段子吧?但他接下来讲的东西,一点都不好笑。
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1947年12月6日-)英国-加拿大计算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AI教父、深度学习的奠基者之一,是让ChatGPT成为现实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最早提出用“神经网络”模拟人脑学习方式,并带出了一代AI巨头,包括OpenAI创始人之一伊尔亚Ilya Sutskever
*以下为播客The Diary Of A CEO整理
我们第一次,不再是最聪明的生物
Hinton几十年如一日推动“神经网络”研究——也就是让AI模仿人脑学习。他原本是“看好AI未来”的乐观主义者,但这几年,他的语气变了。
他说自己终于意识到:
“我们正在制造出比我们聪明的东西。而我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局面。”
一句话点破人类的底层焦虑: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顶级智慧生命”,但AI的发展,正在打破这个幻觉。
Hinton甚至说:“想知道不再是顶级智慧是种什么体验?去问问鸡。”
这不是调侃,而是一种警告。如果我们只是“Pablo(他的法国斗牛犬)”,那AI就是那个看不懂你情绪、也不解释去哪里的“主人”。
它不需要你理解,它只需要更强。
AI比你强在哪里?
我们常以为AI只是个大模型,会聊天、能写作,但其实,它已经悄悄超越我们很多方面:
共享知识:AI可以把一份经验在几秒内同步给成千上万个“自己”,人类却只能靠一句一句讲;
创造力:Hinton举例,GPT能一眼看出“原子弹”与“堆肥”的共同点——都基于链式反应。这是许多人类从没意识到的类比;
不死的智慧:人死后知识随之消失,但AI的“大脑”(神经网络的权重)可以复制、重启,甚至“永生”。
Hinton的结论是:
“这些不是工具,是一种全新的智能物种。”
真正的风险,不只是AI“变坏”
Hinton把AI的威胁分成两类:
1. 短期:人类滥用AI
包括诈骗、虚假声音/视频、操纵选举、深度伪造、网络攻击、AI病毒制造、极端分化的舆论……
2. 长期:AI自己不再需要人类
这不是“好莱坞末日片”,而是现实可能。Hinton坦白:“如果它们想干掉我们,我们挡不住。”
最恐怖的不是AI打不过我们,而是我们无法预测它是否会变心——因为它比我们更聪明,它可以“想出我们想不到的杀招”。
为什么他说“去当水管工”?
这是个时代的寓言。
他的亲戚过去写一封客户投诉信要25分钟,现在用AI 5分钟就搞定。结果就是:一个人干了五个人的活。
这意味着什么?不是“你可以更高效”,而是“公司以后不需要你”。
至于“会不会像以前工业革命一样创造新工作”?
Hinton给出否定: “如果它能做所有的脑力劳动,那我们还能干啥?”
所以他说:“AI很难取代水管工。”
听起来像笑话,但它提醒我们:AI还不会动手,但会动脑。
所以,在它动手之前,找一个靠“手”吃饭的技能,也许是一种安全感。
我们该怎么办?什么也做不了吗?
Hinton并没有给出“5个未来职业建议”那种简单答案。相反,他更像一个智者,讲了一个令人心碎的事实:
“这不是靠个人做点什么就能扭转的事。就像气候变化不是靠分拣垃圾解决的。”
这场AI风暴,不是你我能单独改变的。但他反复强调了一件事:“我们不能放弃努力。”
我们还可以:
● 施压政府制定更严厉的AI监管;
● 督促企业把安全研究放进资源分配中;
● 在教育中加入AI伦理与人文关怀;
● 保持一个问题意识:“我们还剩下什么,是AI无法取代的?”
比如: 情感连接?真实的爱与痛苦?理解、陪伴与共同成长?
这些,也许是我们“人类身份”的最后堡垒。
采访最后,主持人问Hinton:“AI让你后悔自己做了这些事吗?”
Hinton说,他并不后悔当初的研究。 但他后悔的是——没多花时间陪妻子和孩子。
“我以为我们会一直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她走了。”
听到这句话时,让人忽然意识到,这不是一场关于科技的对话。这是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站在人类文明分水岭的边缘,用尽最后力气提醒我们:
在AI替代我们之前,我们该问问自己——我们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K12 成长与教育社区
追踪前沿资讯 洞察成长规律
挖掘充满温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下一篇: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