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18:20:09 作者:狼叫兽
癌症几乎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中,但某些物种似乎对其展现出惊人的抵抗力,例如鲸鱼和大象,尽管它们体型巨大且寿命较长。这一现象背后的进化机制至今仍是科学界的一大谜题。
为探寻答案,来自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近200种野生哺乳动物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一个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动模式——包括资源共享、竞争行为以及互助程度——可能与其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数据显示,在同类之间为争夺有限资源而频繁发生激烈竞争的物种中,癌症的发病率与致死率普遍较高;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强合作习性、社会关系更为和谐的物种,其癌症风险则明显较低。
然而,研究还揭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较高的癌症死亡率反而可能促进物种群体规模的扩大,而非导致其缩减。科学家推测,这或许是自然选择的一种策略——通过淘汰体质较弱、竞争力不足的个体,释放出原本被占用的生存资源,从而为更年轻、更具繁殖能力的成员创造有利条件,进而维持种群的持续发展。
研究人员强调,这项工作关注的是物种层面的演化规律,而非针对个体健康状况的判断。它揭示了在不同社会结构下,进化过程如何塑造各物种对癌症的容忍度与抑制机制。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人们对动物抗癌能力的理解,也可能为解析现代人类癌症高发的根本原因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