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Gangtise投研)
一、导言
在AI算力爆发、数据中心高速互联需求激增的背景下,为了应对未来更高速度、更低功耗的挑战,产业界正在推动从可插拔光模块向CPO这种更高级的集成封装架构演进。CPO较传统光模块降功耗30%+、提升集成度、长期降本潜力显著。
今日CPO题材大受关注,消息面上,Meta Platforms据悉正考虑斥资数十亿美元购买谷歌的TPU,包括用于Meta的数据中心建设。此前,谷歌正式发布第七代TPU"Ironwood",是目前谷歌性能最强大、能效最高的定制芯片。
在市场普遍关注CPO系统集成的表象之下,它的上游:光芯片,其供需格局及产业布局是当前更具实质性的研究主线。
(详细内容请到【Gangtise终端】-【纪要】-【帕米尔研究】了解)
一、全球光芯片短缺危机
据最新行业数据显示,全球光芯片供需缺口已扩大至20%-30%,预计明年供给仅3.5亿颗左右,而需求将飙升至4-4.5亿颗。这一缺口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
需求端爆发:800G光模块需求持续增长,叠加1.6T光模块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单模块需搭载8颗200G EML芯片,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
供给端受限:核心原材料磷化铟衬底短缺,叠加设备供应周期长(光刻机等关键设备全球仅1-2家供应商),导致扩产速度缓慢。头部厂商Lumentum、Coherent等虽加速扩产,但明年产能增速仅40%-50%。
价格传导效应显著:
当前EML芯片单价约8美元/颗,占光模块总成本30%;
磷化铟衬底涨价+供需失衡推动EML芯片价格年内涨幅达10%-15%,预计明年或再涨15%-20%;
下游光模块厂商毛利率承压,800G模块毛利率或从40%降至30%-35%。
二、全球格局高度集中,国内厂商积极扩产
目前,全球光芯片市场由Lumentum、Coherent、博通、住友等头部厂商主导,占据80%-90%份额。其中,Lumentum扩产步伐最快,明年产能规划达1亿颗。
国内厂商中,某杰科技产能领先,今年产能约1500万颗,明年预计实现翻倍,达到3000-4000万颗,并与某创等头部光模块厂深度合作。某某华芯紧随其后,明年保守估计产能达2000万颗。尽管国内EML芯片目前难以直接出口海外,但通过硅光模块路径,国产CW芯片已成功进入送样阶段,打开海外市场大门。
三、硅光方案成破局关键,国产CW芯片迎机遇
在EML芯片紧缺的背景下,硅光方案成为重要补充路径,预计明后年其市场占比将与EML持平。
国内厂商中,某创在硅光领域布局领先,并与某杰达成CW芯片供应合作,已向NV、Google等云厂商送样。若验证通过,国产CW芯片将实现稳定出口。
四、结语
光芯片作为光通信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正站在供需失衡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风口。在国内厂商加速扩产、硅光方案逐步成熟的背景下,具备技术积累、产能布局与客户合作能力的国产光芯片企业,有望在这一轮行业红利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