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形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公示了首批委员名单,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张睿睿博士获邀担任委员,成为该国家级标准制定机构当中中西部地区唯一的民营企业代表。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截图
作为引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委会的组建备受瞩目。据悉,本届标委会共由65名委员组成,汇聚了来自国家部委、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的顶尖专家。
分析委员构成可见,超过84%的委员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及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委员总数仅为4人,其中来自企业的代表尤为稀缺。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张睿睿博士,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民营企业专家代表,凸显了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凭借技术实力赢得重要认可。
据了解,张睿睿带领团队在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尤其是被视为“最难啃的骨头”——“大脑”(决策规划)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原创性突破。创新中心自主研发了全国首个基于扩散架构的人形机器人任务生成模型及高速推理模型、全国首个机器人多模态模型及双臂协作系统、全国首个基于3DSGs的推理规划执行系统(Raydiculous-1)和全国首个基于世界模型的机器人任务执行系统(R-WMES),这些核心技术先后4次入选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全球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并成功实现产品化,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Konka-1)等整机产品上。
目前,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在牵头制定一项人形机器人“大脑”部分的国家标准,此前已参与《人形机器人技术要求 第3部分:决策规划》等首批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创新中心提出的分层式架构已被采纳为该国家标准的大脑架构基准,这意味着成都的技术方案融入了国家标准的框架。
▲张睿睿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民营企业专家代表
“此次有幸担任国家级标委会委员,是工信部对创新中心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也印证了成都布局未来产业的前瞻性与有效性。”张睿睿表示,这标志着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有了“成都声音”。
据了解,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作为四川省“一号创新工程”的一号原点项目,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重点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和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会长单位,在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方向已拥有30余项国际顶尖研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