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25日电(记者 赵磊)在11月24日下午召开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负责人王赤表示,专项在推进过程中,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开创了多个国际合作新范式。
据介绍,"微笑"卫星是中国科学院和欧洲空间局首次进行任务级全方位、全周期的深度合作项目。"天关"卫星由中方主导,欧空局、德国和法国共同参与,是欧空局首次以"机遇任务"的方式参与中国空间科学任务。通过组建国际科学团队、推动数据共享,我国不断提升科学卫星的国际影响力与效益。
在发布会上,德国图宾根大学安德烈亚·圣安杰洛教授指出,"慧眼号"卫星已成为国际高能天体物理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观测平台,不仅解决了天体物理领域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还将数据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了卫星的效能。
俄罗斯约飞研究所德米特里·斯文金研究员认为,"怀柔一号"取得了一批独特的原创成果,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多信使时域天文时代的伽马射线暂现源探测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塞缪尔·克鲁克教授表示,"夸父一号"卫星成功获取了太阳爆发的独特观测成果,是国际瞩目的空间任务,特别是和欧洲Solar Orbiter卫星联合实现了首次莱曼阿尔法和X射线的立体成像观测,对太阳物理发展贡献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