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许绍航
据央视新闻,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划在合肥正式启动,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的研究计划也同步面向全球发布。
图源:央视新闻
来自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的聚变科学家齐聚合肥,共同签署了《合肥聚变宣言》,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聚变能源研发。
据称,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及BEST等装置的推进,聚变研究正步入“燃烧等离子体”新阶段。正是为了推动这一进程,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联合欧洲聚变团队发起了“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划”。
图: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现场
受此消息影响,11月24日,二级市场上可控核聚变概念全天持续活跃。斯瑞新材涨逾14%,兰石重装、四创电子和合锻智能涨逾7%,哈焊华通、航天晨光和常辅股份等跟涨。
图:部分可控核聚变概念股行情
事实上,已有多家资本布局“可控核聚变”赛道,就在本月10日,星能玄光刚刚完成由蚂蚁集团领投数亿元Pre-A轮融资,以推进公司独特的“场反位形”聚变能源技术路线。
今年4月,诺瓦聚变在沪成立,三个月后完成由阿里、君联资本等投资的5亿元天使轮融资,以推进其场反位形(FRC)聚变技术路线;10月末,Z箍缩聚变商业公司安东聚变宣布完成联想之星、水木清华校友基金等投资的近亿元首轮融资......
据第一财经,国内首批成立的核聚变创业公司瀚海聚能投资部负责人表示:“行业投资氛围明显变了”。之前他们要花大力气寻找投资人,解释什么是可控核聚变。今年不少投资人主动来找他们,有的甚至直接明确投资意向,谈判更为顺畅。
据悉,可控核聚变作为核能的开发方式之一,对比核裂变,核聚变几乎不会带来放射性污染等环境问题,而且其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中的氘,来源几乎取之不尽,是理想的能源方式。
天风策略吴开达团队分析,从产业链看,核聚变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原料供应,覆盖有色金属(钨、铜等)、特种钢材、特种气体等原料供应。中游覆盖聚变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第一壁、偏滤器、蒸汽发生器、超导磁线圈等组件)及仿真、控制软件的开发。下游核电建设和运营,主要目标市场为发电。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也表示,核聚变市场空间有望快速增长。尽管商业化堆的全面落地仍需实验堆的持续验证,但单座实验堆百亿级投资体量叠加建设提速,已驱动可控核聚变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其预计,2025-2030年托克马克核聚变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810亿元,而2030-2035年受益即将可能规模化落地的商业堆,托克马克核聚变市场空间有望上升至3万亿元规模。快速提升的市场空间也为核聚变产业链,如超导带材、包层系统、偏滤器等环节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技术迭代与资本共振下,具备先发优势的国产供应链企业料将优先抢占增量红利。
编辑|||许绍航 杜恒峰
校对|金冥羽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每经网、央视新闻、第一财经、中国证券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