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油电同智」
2025年广州车展如期而至,智能化毫无悬念地继续占据舆论中心。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将高阶智能驾驶和沉浸式座舱作为核心卖点。但与往年不同的是,智能技术的演进节奏显著加快,其迭代速度已悄然跑在了市场普遍认知的前面。
然而,汽车并非年抛快消品,汽车产业也绝非一场只图速胜的资本游戏。
当行业热衷于讨论大模型上车与自动驾驶之时,在技术快速迭代与市场热点频繁更迭的当下,一个汽车产业的本质问题,也正在被消费者们重新重视:所有的先进与智能,都需建立在汽车的安全与耐用之上。
如何制造一辆安全且耐用的产品?如何为用户长达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用车周期负责?如何构建能够穿越多个经济周期、持续保有生命力的企业体系?这些关于长期主义的命题,才是衡量一家汽车制造商真正根基的关键。
在行业普遍追逐短期热点的背景下,梅赛德斯-奔驰以其近140年的持续运营,成为了“长期主义”最具说服力的范本。
车展期间,奔驰两位高管佟欧福与庄睦德与我们分享了奔驰在新能源时代的战略定力:聚焦技术源头的创新、恪守企业制造标准、以及注重用户与品牌价值的长久维系。
「以长期主义,推动技术的创新性变革」
高性能电动汽车,是如今中国新能源车企竞相角逐的核心战场。高性能车型不仅意味着赛道成绩,更是车企研发实力的终极试金石。一款优秀的高性能车型,能够帮助车企提升产品价值、重塑品牌形象。
在广州车展上,梅赛德斯-AMG GT XX概念车迎来中国市场的首次亮相,这是梅赛德斯-奔驰旗下首款搭载源自F1的驱动科技的纯电车型。
在3部轴向磁通电机的支持下,AMG GT XX概念车的峰值马力可达到1360匹,在F1赛道上的实测极速达到360公里/时。800伏电气架构和电芯直接冷却技术让AMG GT XX概念车能够支持超850kW的充电功率,达到WLTP工况下,5分钟充电400公里的补能速度。
AMG GT XX概念车用7天13小时完成了约为赤道周长的4万公里行驶挑战,更是打破了汽车行业电动车24小时最长行驶里程耐力赛的纪录,较原纪录提升38%,达到惊人的5479公里。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佟欧福在与媒体的沟通中感叹,“一辆真正的性能车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不仅能跑得快,更能在长时间、高负载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输出”。
在电动时代,奔驰并未简单加入零百加速的“军备竞赛”,而是选择攻克高性能电动车在持续输出、快速补能和热管理系统的全面可靠性,这深刻体现了其不盲从热点的战略定力。
而这并非奔驰在纯电时代才萌生的理念,而是其跨越动力形式的长期坚持。早在1976年,奔驰便通过C 111-II实验车型,以柴油动力打破了16项世界纪录,平均时速超过250公里/小时;1979年,C 111-IV实验车更实现了近404公里/小时的极速,证明了高性能的核心在于持久的稳定性,而非瞬时爆发的速度。
这种对“高效、持续跑得快”的追求,是其一以贯之的工程哲学。AMG GT XX概念延续的正是品牌数十年来将“耐力”作为性能试金石的传统。
在全新奔驰纯电CLA的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到奔驰相似的意图。
在当前新能源技术路径的讨论中,行业舆论常聚焦于“淘汰燃油技术”,但奔驰所追求的从来不是某种“技术正确”,而是始终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因此,在全新奔驰纯电CLA车型上,奔驰并未因电动化趋势而摒弃传统技术积累,反而创新性地搭载了专属两挡变速箱——通过这一源自燃油车的成熟技术,实现了以约89kWh电池达成866公里续航的高效能表现。
这便是奔驰在技术上的长期主义,是坚持汽车技术本身,更是坚持用户的价值与需求。
「在中国,更好地为中国」
奔驰在中国市场的累计用户规模已超680万,在北京、上海分别布局研发中心。过去10年间,奔驰与合作伙伴携手在中国投入超1000亿元人民币,去年,还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人民币。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在智能化的喧嚣中加速内卷,扎根中国的奔驰正在思考,如何在万变的中国市场中把握中应对变化的核心。佟欧福强调,“我们始终把中国客户和他们的需求放在长期战略的核心。”
基于这一认知,奔驰正在超越简单的本地化生产,迎来深入技术与生态的“本土化”发展。
首先,奔驰主动扩大了自己的“中国创新朋友圈”,与字节跳动、Momenta等顶尖科技伙伴展开深度合作。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庄睦德向媒体们传达奔驰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关键:“我们把‘中国速度’和‘奔驰标准’结合在一起,这就产生了魔法般的效果”。
如全新奔驰纯电CLA的城区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奔驰与Momenta的协作超越了常规的甲乙方关系,奔驰对合作的参与深入到了标准与技术细节,让中国本土智能驾驶系统接受德国工业的安全标准的训练。
面对未来发展,佟欧福直言不讳:“中国客户是世界上要求最高的客户,他们也值得拥有一流的产品”。
为此,奔驰将持续推进产品攻势,到2027年,奔驰将在全球推出超过40款新车型,其中包含7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车型。
全新奔驰纯电CLA长轴距版只是奔驰产品攻势的前奏,全新纯电GLC SUV长轴距版将紧随其后。燃油车序列中,GLE SUV也将迎来中国市场的专属长轴距车型。佟欧福还向我们透露,明年奔驰大部分的车型都将迎来智能化体验的全面升级。
奔驰在中国的故事,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开拓。在这个过程中,奔驰已深刻认识到,简单的市场存在已不足以应对当下的深刻变革,未来竞争是技术生态与迭代速度的融合。
面对全球要求最高的客户群体,奔驰需要更前瞻的洞察、更开放的合作和更专属的产品。这不仅是奔驰中国市场策略的进化,更是长期扎根中国的又一次深度承诺。
「坚持油电同智,奔驰的创新有温度」
当整个行业都将智能化资源向电动车型倾斜时,奔驰的长期主义不允许其抛下数百万燃油车用户于不顾。其核心逻辑是:豪华与智能,不应该以驱动形式区分,智能科技绝非电车的专属特权,而是面向所有奔驰用户的“豪华标配”。
在广州车展上,我们看到奔驰的智能化升级是全面铺开的:C级、E级、S级轿车以及长轴距GLC SUV的部分车型新增了覆盖全国范围高速路段与城市快速路段的导航辅助驾驶;C级、E级、长轴距GLC SUV的部分车型新增智能手机数字钥匙等等。奔驰燃油车的用户,也在逐渐享受这个时代最前沿的智能化体验。
奔驰推动燃油车智能化的深层意义,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普及,而是要在一个热衷于用前沿概念吸引眼球的市场中,切实提升每一位用户的用车体验。当用户能够感知到,品牌不会因电动化转型而抛下老车型升级时,品牌忠诚度的良性循环便将自然形成。
作为目前为数不多仍致力于让燃油车用户同步享受智能化红利的企业,奔驰的长期主义不仅体现在于投资未来,更在于珍视那些已经赋予奔驰信任的老用户们。
汽车工业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行业竞争的本质是“实力、耐力和毅力的比拼”。
在这一过程中,奔驰选择践行“长期主义”,而非陷入“内卷式”竞争。不盲目追求在技术参数的短期博弈中处处占优,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穿越经济与产业周期的稳健体系。
汽车最基本的属性是安全的交通工具,汽车技术的发展必须基于对安全与可靠的坚守。在广州车展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新车型背后,我们或许更需要倾听那些致力于穿越周期、致力于为用户全程负责的企业的声音。
它们或许不那么擅长制造噱头,但其行动与抉择,却往往更能揭示产业的本质与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