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5个月大的宁波女婴小洛熙被确诊静脉窦型心房间隔缺损,经历长达7个多小时的“成功手术”后,却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抢救无效死亡。
11月24日,事发一周后,封面新闻记者从小洛熙父亲处获悉,他们家属已提起异地尸检,希望孩子的死因能尽快有一个科学、专业的定论。

小洛熙生前照片。
“(宁波市)卫健委已经介入调查一周时间了,但目前还没有给到我们家属一个明确的、书面的回复,连受理或者立案通知都没有。”小洛熙父亲许先生告诉封面新闻,他们希望该事件能得到公正处理,还小洛熙死亡真相。
此前封面新闻报道,小洛熙是邓女士、许先生夫妇的第一个孩子,胎龄在34周+6天出生,属于早产儿。孩子出生后每月定期到宁波最权威的新生儿医院——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做儿保,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前四个月小洛熙的儿保情况“一路绿灯”。
在11月11日做第五个月的儿保监测时,小洛熙被检查出心房间隔缺损,即“卵圆孔未闭合”病征,有两处继发孔型,一处约3毫米,一处约7毫米。该院心脏科医生陈某贤与许先生夫妻商议后,安排小洛熙于11月14日进行手术。
术前沟通该手术为微创手术,预计用时两个半小时至三个小时,需要全麻,手术费用4万多元。
然而手术当天,小洛熙经历了时长7个多小时的“成功手术”。当晚10时03分,小洛熙在PICU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因抢救无效离世。

手术后的小洛熙。
事发后,许先生夫妇立即要求医院封存小洛熙的病历档案,并提供手术全程监控。在孩子的病历档案中,清楚地记载了小洛熙在手术中曾遭受了两次缝合过程;在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内,小洛熙又经历了病危抢救。但上述过程,孩子家属全部茫然不知。

小洛熙手术中经历了两次缝合过程。
许先生夫妇认为,手术主刀医生陈某贤直接导致了小洛熙的死亡。事发后,医院方未能及时回应家属的疑问,且称“没有手术监控”为陈某贤做掩饰。
“我把‘软糯’的小孩交给它(医院),它(医院)还给我的是一具冰冷冷的尸体,连最起码的临终关怀都没有,我们为了见小孩最后一面,最起码花了4个小时沟通,然而也不行。”许先生说,目前,宁波市卫健委已介入调查有一周时间,但并未出具书面受理通知或调查公告。
“卫健委一直在喊我们去协商,我们也明确表达了‘绝不私了’的想法,我们就只要一个真相、一个公道。”许先生告诉封面新闻。

小洛熙的死亡宣告记录。
目前,许先生和邓女士仍在等待宁波市卫健委出具调查结果。同时,夫妻俩还提起了异地尸检,希望小洛熙的死因能尽快有个科学、专业的定论,也希望此类不幸遭遇不要再发生在其他孩子身上。
随后,封面新闻记者多次致电宁波市卫健委,希望了解调查进展情况。但截至发稿前,电话一直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