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 爽
在闲鱼平台发布单只耳机时,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定价,现在人工智能(AI)可综合成色、市场行情等多方面因素,精准给出参考价;用户在挂出闲置玩具时只配发一张随手拍的照片,过去这样信息不全的商品很难被有效推荐,现在AI能把它精准推荐给感兴趣的买家……
如今,在电子商务平台上,AI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长期面临非标准化、非专业性难题的闲置交易领域,AI更是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迈入AI时代,我们终于有能力让技术服务更多人。我们的理念不是让普通人变成专业卖家,而是让AI实打实地帮助每个人,让更多人成为循环经济的共建者。”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闲鱼CEO丁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AI正从提升闲置交易全链路效率与拓展多元化服务场景两个方向持续改变行业生态,未来将有望推动闲置资源更大规模流通。
打造智能基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显示,全球约2/3的碳排放与家庭消费有关,消费侧减碳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闲置流通延长物品生命周期、减少新产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是消费端减碳的有效路径。“过去一年,闲鱼用户通过闲置交易和回收累计减碳1180万吨,相当于杭州城乡居民一年生活用电产生的碳排放量。”丁健说。
不过,要推动全民参与绿色循环仍存在结构性瓶颈。一方面,闲置商品呈现明显非标性,品类繁杂、属性差异极大;另一方面,大量用户并非专业卖家,不会撰写文案、不了解定价方法,也缺乏时间与精力沟通,导致供需匹配效率偏低、交易成本偏高,从而制约循环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但我们看到,AI正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丁健说,闲鱼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并结合海量交易数据训练出闲置行业大模型,打造适配闲置交易场景的智能技术基座,实现对商品内容与价格的精准理解。
“其中一项重要创新是GSID的提出。”丁健解释,与传统电商依赖人工维护品类属性不同,闲置交易平台存在大量非标长尾商品,这些信息杂乱的商品难以通过传统类目管理实现精准匹配。GSID如同商品的“数字指纹”,它能够依托大模型的理解能力自动识别、理解并结构化编码商品信息,从而提升交易匹配效率与成功率。
例如,过去搜索“水晶手链”,平台仅能定位至“钛晶”“发晶”等基础属性,如今GSID能够进一步捕捉到“黑银钛晶”“渐变色钛晶”等更细分属性,让小众商品也能精准触达目标用户。
提升消费体验
“我将AI在消费场景的深化应用总结为三个关键词:精准、深度和互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说,比如AI拍照识别功能,消费者只需拍照即可获得相关商品推荐,这种交互式体验是消费AI在实际应用中的升级。
在魏翔看来,AI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推动实现两个传统核心目标上:提升企业甚至全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制造和商业流通环节成本。而且,随着技术不断演进,AI也开始展现出新的价值维度。
“首先是消费AI人性化程度不断加深。AI搜索、推荐等功能推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对话,从而实现更为深入的‘人机互动’或‘人机共进’。”魏翔分析,“其次,AI在服务经济与消费升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AI技术的普及,许多曾经难以触及的服务如今变得可及、普惠。”
“正是由于商品的非标准化与用户的非专业性,我们比任何电商平台都更需要AI,也更有机会通过AI提升消费者体验。”丁健直言。
2024年,闲鱼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正式推出闲鱼AI智能体。目前,其AI能力已覆盖完整交易流程,包括售前环节的信用分体系,售中环节的AI发布、智能托管服务、智能模特试衣,以及售后环节的AI小法庭等。近期,面向买家的交易服务工具“AI智搜”上线,它可通过对话理解用户意图,结合另一款产品“AI行情”提供个性化导购与商品推荐,有效降低用户决策成本、优化搜索体验。
“这些创新场景标志着消费AI正迈向‘人性化’,有望为未来消费体验带来巨大提升。”魏翔说。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打造由超级智能体驱动的交易平台,让买卖双方都拥有专属智能体,由它完成包括搜索、发布、交流与议价在内的全流程,彻底重塑闲置交易体验。”丁健表示,希望未来每个人都能以“零门槛、零负担”的方式参与闲置流通,成为循环经济的贡献者,这正是AI赋予可持续发展的普惠与包容。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