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玖。最近中国航天圈有个新鲜事,4只小黑鼠在空间站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星际出差”。
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鼠,而是从300只候选者中脱颖而出的“天选之鼠”,跟着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上天,在空间站住了近两周才回家。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群小英雄的太空环游记。
太空生活不简单:从“豪华单间”到失重杂技
小玖先给大家科普下它们的居住环境。这4只小鼠住的可不是普通笼子,而是专门设计的“太空旅馆”:小型哺乳动物饲养装置。
这个装置有两个独立房间,每间住一雄一雌两只小鼠,还贴心地配备了躲避笼,让它们能在火箭发射的噪音和振动中找到安全感。
更人性化的是,舱内安装了定时照明系统,模拟地球的昼夜节律,每天早7点开灯、晚7点关灯,帮小鼠保持生物钟稳定。
在失重环境下,小鼠们展现了惊人的适应能力。
它们把笼子的四面墙壁都当成了“地面”,有的甚至抓着笼壁睡觉,结果睡熟后爪子一松,直接飘在半空中。
这些画面都被舱内相机记录了下来,成了科研的宝贵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的“旅馆”还自带清洁系统,通过定向风场把排泄物和毛发吹到底部回收,确保生活环境干净卫生。
原本计划5到7天的短期任务,因为神舟二十号飞船的技术问题延长到了近两周。
但小鼠们表现非常淡定,吃得好、睡得香,还能在失重环境下灵活运动。
小玖觉得,这心理素质可比某些坐过山车都嗷嗷叫的人类强多了!
精英选拔赛:300进4的“鼠界奥运会”
大家可能好奇,凭什么这4只小鼠能上天?
其实它们经历了一场堪比人类航天员选拔的残酷竞争。
科研团队从300只小鼠中设置了多轮测试:第一关是旋转滚轮耐力赛,小鼠要在转棒上不停奔跑,坚持越久的胜出;
接着是抗眩晕测试,通过高速旋转筛选前庭功能优秀的个体,这可是应对太空失重环境的关键能力。
随后还有平衡木、走迷宫等项目,考察运动协调性和记忆力。
经过这几轮,200只小鼠被淘汰,剩下的100只进入针对性训练,最终只有12只成为预备队员。直到发射当天早晨,编号为6、98、154、186的两雄两雌才正式入选。
小玖注意到,这批小鼠全是黑乎乎的C57BL/6品系,它们比常见的小白鼠身体更壮实,遗传背景更均一,适合做精准的科学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地面实验室还设置了4只对照组小鼠。
通过天地对比,科学家能更清晰地识别太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说到这,小玖不禁感慨:这些小鼠不仅是“太空先锋”,更是人类深空探索的探路者。
它们的基因与人类相似度达85%,其太空应激反应的数据,未来或许能帮我们解答长期太空生存的难题。
如今,中国空间站的“动物居民”名单正在不断延长。
从线虫、斑马鱼到果蝇,再到这次的小鼠,每一次实验都在为人类走向更远的宇宙铺路。
正如小玖一直关注的,航天从来不只是宏大的工程,更是对生命极限的温柔探问。
这群小黑鼠的太空故事,正在悄悄改写人类探索星海的剧本。
信源来自:北京晚报 2025-11-19 空间站里能吃能睡 “小鼠航天员”太空环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