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星河互联 App 今天正式上架苹果 App Store,标志着华为与苹果之间那堵“数据墙”出现了第一道真正的裂缝。
换句话说,iPhone 和华为设备之间第一次可以做到免流量、近场的通讯录、照片、视频和文件互传,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跨生态操作。
过去苹果生态的封闭性众所周知,把安卓或华为设备里的照片传到 iPhone 往往需要云端或多重中转,步骤繁琐且耗时。
因此,星河互联直接把这类繁琐流程砍掉,简化到了近场直连的用户体验,速度更快、步骤更少,普通用户受益明显。
技术上,这次变动要从 HarmonyOS 6 的底层架构说起——星河互联赋予鸿蒙跨系统、跨协议直连的能力,而这套能力现在首次落地到苹果设备。
也就是说,鸿蒙不再只是自成一派的生态系统,而是在往“行业互联”层面迈出实质性一步,从而改变了平台之间的通道关系。
功能上,星河互联能做的很实在:设备搜索、通讯录互传、图片视频无损互传(甚至包括 Live Photo)、文件互传,全程不走流量。
这意味着换机不再怕联系人丢失,家庭和办公场景下跨厂商协作变得顺畅,文件共享也不用再把微信、QQ当临时工具人来用。
从行业角度看,这件事有两条重要意义:一是华为主动在打破生态鸿沟,试图把“自成体系”变成“可对接的大生态”;二是苹果被迫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口子,允许第三方互联能力进入其商店,这本身就是对趋势的一次承认。
因此,未来若更多厂商跟进,互通体验有可能从“例外”变成常态。
对用户的即时价值非常直接:家里有人用 iPhone、有人用华为,以往因互传折腾的矛盾将大大减少;办公场景中 iPhone 与华为平板混用的效率会显著提升。
换句话说,数据搬家和文件共享不再是换品牌的“阻力项”,用户选择自由度会更高。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星河互联可能成为行业互联的起点,迫使安卓阵营其他厂商和苹果本身作出回应。
结果很可能是:系统壁垒被逐步削薄,竞争回到“谁的跨平台体验更顺手”上,而不是单纯的封闭生态对抗。
今天的这一步并非彻底打通,而是一个关键节点:它并不是“华为打通苹果”,而是中国移动生态第一次真正地站在了苹果生态入口的门槛上。
因此,可以说——互联时代,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