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省自贸办发布了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
第六批创新实践案例
连云港自贸片区的
进境黄大豆“智慧安检”检疫监管新模式
“五定”方便旗轮免引航作业模式
“四库四平台”构建“一带一路”技术转移服务链
沪连跨港区合作新模式
4项案例成功入选
一起看看
本次入选的案例吧
↓↓↓
01
进境黄大豆“智慧安检”
检疫监管新模式
科技赋能,提升了口岸监管效能。与人工取样模式相比,“智慧安检”主要实现三个大幅提升:监管成效大幅提升,自动采集样品量、查取有效检疫样品量、有害生物检出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人工模式;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单艘5万吨进境散粮船采用新模式可为企业节省作业成本10万元;工作效能大幅提升,可节省60%的海关现场作业人力资源。连云港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该模式建成投用以来,累计应用于30余船、160万吨进境粮食检疫监管工作。该创新案例还获海关总署批复备案。
02
“五定”方便旗轮
免引航作业模式
为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效率,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实施了“五定”方便旗轮免引航作业模式。此举实现了符合条件的“五定”方便旗轮“进港直进直靠,作业完毕直离直出”,有效压缩了船舶在港停留时间,降低了船舶运营成本,同时极大提升了近洋航线国际船舶的进出港效率和班轮航线的运营准班率。
03
“四库四平台”构建
“一带一路”技术转移服务链
技术转移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但长期以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对境外合作渠道和创新资源了解既不全面也不及时,技术转移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及配套服务不足,严重制约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为充分发挥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强支点城市的区位优势,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创新打造“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布局建设“四库四平台”(四库:专家库、高校院所库、成果库和技术需求库,四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高端人才引进平台、经贸合作平台),构建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格局。
04
沪连跨港区合作新模式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进了连云港就等于进了上海港”为目标合作发展、协同创新,持续强化沪连港区港航物流领域合作与港口资本运作,常态化运行“连申快航”,实现港口资源整合、物流成本降低和物流效率提升,有效推动区域内各要素的自由流动,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截至目前
连云港自贸片区
已有62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推广
为连云港创新成果“经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