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曾经教过我一个规律:“人类天生对数据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我们可以轻松分辨物体的大小、距离的远近,但是对两个数字之间的相对关系,人们并没有那么直观的感受。”
最近,在看尤瓦尔˙赫拉利所撰写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时,我再次看到这个规律。赫拉利写道:由于人类在几百万年的狩猎采集时代的演化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培养空间、运动、观察物体的能力,但是对数字的培养能力直到最近几千年、最多一两万年才开始出现,因此人类的数字感知能力并不是太强。
请别误会,这里所说“人们对数据没有概念”,并不是指大家不认识阿拉伯数字、不会做加减乘除。而是指我们对数字的大小,很难有一种直觉的、天然的、条件反射般的感知。
因此,在决策时,我们如果不够留神,就会忽略数字。而那些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则很难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就需要更多训练自己对数字的直觉。
举例来说,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人类对物体的大小,会有天然的感知。所以,当我们摸一只猫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心情愉悦;但是如果我们要去摸一只老虎,甚至会被吓到迈不开腿。这种自然而然的、“迈不开腿”的生理反应,就来自人类数百万年的演化。
但是,当我们在中国市场里,看到一家金融公司账上有3000亿元总资产,另一家只有30亿元总资产的时候,我们并不会感到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至少绝对不会让我们紧张到挪不开步子。
其实,由于金融行业财务报表的天然不透明属性,前者巨大的规模,加上中国金融行业的强监管(在国际市场事情会有所不同),就会让它的安全性像一只猫,黑天鹅事件几乎不可能摧毁这样的金融企业。
而后者迷你的规模,就像它如同一只潜在的老虎,一旦公司发现账上有一笔钱存在造假,对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就会带来巨大的打击。
再比如,几百万年的演化让许多人具有了“恐高症”,就是站到高的地方会不自觉地害怕。这种保护我们生命延续的机制极其自然,甚至不需要思考,只要看一眼脚下的万丈深渊,就会自然发动。
但是,当用了高倍数杠杆做投资的时候,许多投资者却感觉不到那么害怕。虽然用上300%杠杆去做投资的风险,和在30楼的天台扶手上走来走去,本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感到脚下发软。
当账户拥有巨大杠杆、背负着巨额债务的时候,许多投资者仍然是吃得下、睡得香。结果,当风险真正来临时,金融的高杠杆有时候真的就导致有些心理脆弱的投资者走上了天台:这可是一件非常不妙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投资毕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使亏光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虽然是个保守的价值投资者,却也很佩服那些亏了一大笔钱、但是仍然能乐观面对生活的投资者(我在海口的好友陈文生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们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和从中获得的成长,并不是一般人所能体验到的。而人生说到底,只是一场体验而已。
再比如,通过漫长的演化,人类对亮晶晶、散发着金色光泽的东西,比如钻石、黄金,天然具有好感。这可能是因为这类物质在自然界中较为罕见,一旦获得就可以做到别的物质做不到的事情。类似的,不少鸟类也有收集亮晶晶的小石头的习惯。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人们对钻石和黄金的喜好与生俱来。在婚礼的时候,如果男方掏出一块大钻石、或者黄金饰品,女方一定都很高兴。
但是,如果男方掏出一个手机、输入一串密码,说“这里是我为你买的一万股股票”,那么虽然价值其实差不多、甚至股票可能更有价值,但是基本上可以肯定,浪漫的生理感觉会大打折扣。
同样,几百万年来,由于缺乏存储手段,人类每天都要劳作。今天抓到一只羊,最多吃几天就吃完了,就算做成腊肉也最多保存几个月。所以,人们对工作的向往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一旦没有工作,立即就会感到心中发慌。
其实,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类拥有的资本已经远超过去几百万年中的任何一个时刻。如何配置自己累积的资本、而不是如何在下个月增加一点工资,对于任何一个工作10年以上的人来说,都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但是,这种重要性只会体现在账户的数字上,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却毫无影响。股票账户不会每天敲着你的桌子说,今天你名下的企业又给你赚了多少利润。而老板却会敲着你的桌子说,这个月的业绩又没完成,还想不想干了!
于是,前者的数字让你毫无觉察,后者的数字则让你额头冒汗。结果,即使投资可能带来的数字更多(对于中老年人更是如此),绝大多数人也会本能的更在乎工作。
说起来,汗水是人类最直接的生理反射,而且汗水不光会出在额头上。当我们心理紧张的时候,手心也会出汗。
手心之所以在紧张时会出汗,是因为从远古以来,人类唯一需要紧张的事情,就是即将投入战斗、狩猎。由于人类长期使用棍棒攻击动物、或者在树上蹦跳,而手心稍微出一些汗,会让握力变得更强,抓握棍棒、树枝都更加牢固,于是这一套生理本能就被延续下来。
结果,到了今天,当我在电视台做直播节目的时候,仍然经常不自觉的会手心出汗。即使这时候完全不需要手心的汗做点儿什么,当我想到讲一句话马上就会给全世界看到的时候,我却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但是,当我面对只有3倍PE(市盈率)的股票时,即使作为一个专业投资者,我明知3倍市盈率这个数字,是一个极佳的狩猎机会,身体的本能也不会让我手心出汗:经历后天训练得到的技巧,终究赶不上原始本能来得好使。
所以,在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之后,人类已经培养了在自然世界中存活所需要的本能,这些本能与生俱来、一触即发。但是,对于只有几千年历史的数字来说,我们却毫无本能可循。
在今天这个以数字为核心的资本市场中,要想存活下去,我们就需要训练自己对数字的超级敏感性,培养一种“凡事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培养,也会把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区分开来:专业投资者会遵从刻意的训练,而普通投资者则会依赖自己的原始本能和情感。
作者: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编:彭勃
校对:苏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