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曹欣
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全国共144人当选,其中深圳有5名科学家入选,且3人来自南山区,再度彰显深圳作为创新之都的科研硬核实力与人才集聚效应。
此次增选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新当选院士中女性科学家13人;此外,中国科学院新增外籍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新增外籍院士24人。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达908人、外籍院士1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1002 人、外籍院士148人。
深圳此次当选的5位院士涵盖科研院校、龙头企业等多个领域,个个身怀“硬核”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夏海平
夏海平: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深耕化学领域,带领团队建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碳龙化学体系,突破性制备出芳香性远超苯环的平面金属核轮烯,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等顶级期刊,团队保持三项世界纪录,推动成果在光热治疗、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应用。
柳卫平
柳卫平: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讲席教授、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JUNA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专注核天体物理研究,建立多种测量方法,精确测定恒星演化关键反应率,首次揭示宇宙最古老恒星钙丰度起源,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殊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廉玉波
廉玉波: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首创无模组刀片电池技术,以第一完成人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牵头制定首个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走向世界。
黄玉东
黄玉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兼深圳校区校长。长期攻关聚合物反应工程等领域,填补高超声速飞行器高温粘接技术空白,攻克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耐湿热“卡脖子”难题,其技术应用于神舟飞船、航空四代机及嫦娥五号月壤采样任务。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朱世平
朱世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创院院长。深耕聚合反应工程与智能高分子材料领域,发表论文380余篇,培养高级学位人才130余名,获加拿大化学工程学会最高奖等多项国际荣誉。
值得关注的是,5位当选院士中,夏海平、柳卫平、朱世平均扎根南山区,叠加此前集聚的高端科研资源,南山作为深圳创新核心区的人才优势与创新活力进一步凸显。近年来,深圳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以开放包容的环境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此次5位院士的当选,既是对深圳科研实力的认可,也将为城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受访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