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项目”到“造场景”,中国在改写什么?
创始人
2025-11-22 02:41:47
0

「导语」:“批项目”到“造场景”,中国把创新的语言从表格换成了体验。国家正在用“场景”重写治理语言——这不仅是一场机制的变革,更是一场文明语法的更新

场景突然上升为国家热词

过去二十年,中国的发展节奏,几乎被“项目”二字定义。城市靠项目拉动,产业靠项目升级,企业靠项目生存。“批项目、立项目、造项目”,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语言。

那是一个靠审批表与投资额决定命运的时代——创新像一场运动,效率高,却缺乏留白

而现在,语言变了。这种语言的突变,并非偶然的修辞,而是一次国家思维方式的重构。从国务院到地方发改委,从工信部到城市招商局,文件中一个词频频出现:场景

比如,重庆市出台多个创新场景清单;深圳发布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第四批);苏州发布《2025苏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清单(第一批)》,聚焦人工智能+制造、医疗、交通等16个重点领域。

全国范围内,场景清单/场景机会正成为地方政府拉新、抓实的高频工具。这一转向,已被中央层面明确界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加快场景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 “场景是体系化的社会性中试,是连接技术与产业、打通研发与市场的重要机制。”这意味着,场景正被纳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化语法。由此,场景经济正在取代“项目建设”,成为新的政策母语。

我们习惯了用“造物”证明能力,如今,开始学会用“造场”验证未来。真正的问题是:当中国开始用场景治理创新,我们到底在改写什么?而这场“场景战争”,也许才刚刚开始。

“造项目”到“造场景”:创新逻辑的地震

在今天的中国,“场景”已经成了一个新的组织单位。它不是一座建筑,也不是一次活动,而是一种把人、数据、制度、技术整合起来,让创新在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机制。 项目解决“能不能做”,场景回答“在哪儿做谁一起做、做成什么体验”。

在中国的经济词典里,“项目”曾是最具仪式感的词。它意味着资源、审批、预算、机会,甚至命运。从中央到地方,从部委到县区,凡事都要“立项”;立项之后才有资金、有指标、有行动。于是,创新变成了“批文的延伸”——谁能拿到项目,谁就能启动未来。

这种“造项目”逻辑有它的历史合理性。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阶段,它是最有效的组织方式。

项目是目标,是抓手,是制度的执行单位。但当社会进入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当创新开始跨越部门、跨越行业、跨越边界,“项目”这种线性结构,便越来越难承载复杂系统的协同。

我们习惯把创新当作流程,而不是生态。项目是一条线,而创新是一张网。项目强调可控与结果;创新依赖不确定与生成。项目讲任务分解;创新讲能量耦合。项目思维的边界正在暴露:成果堆积如山,应用却寥寥;实验室遍地开花,真实用户却稀少。

创新从“论文到产品”的距离,不在技术,而在场景。场景正在取代“项目”,成为新的连接词。

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所强调的,场景是连接技术与制度的“真实中试场”。从“审批制度”到“开放清单”,从“拨款支持”到“真实验证”,场景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新接口。这意味着,创新不再停留在实验室,而要在真实环境中完成技术验证与制度协同。 从政策逻辑看,“场景”既是技术的试验场,也是制度的实验室。它让创新走出拨款驱动的循环,进入真实使用的验证逻辑。

这意味着中国式创新的操作系统正在重写:从“立项驱动”转向“场景驱动”;从“供给导向”转向“以需促供”;从“资源分配”转向“关系协同”。

在今年6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清单制度”,并部署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方向打造“试验场、加速器、试金石”式创新空间。

这标志着“造场景”已由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机制。

制度的温度,不在于拨款多少,而在于是否允许试错。场景的本质,其实是信任的重新分配。项目时代,信任被制度垄断;场景时代,信任被体验重建。当政府愿意开放场景、让市场参与共创,这背后是一种更大的信任转移——从“我给你资源”到“我给你机会”,从“我定义问题”到“你提出解法”。

当每个人都能成为场景的参与者,创新才真正成为公共事业。未来的创新竞争,不再比谁的技术领先,而比谁的场景真实。在这个意义上,场景将成为中国式创新的世界语法。

一个国家能不能持续创新,取决于能否持续生成场景——技术要有舞台,政策要有接口,用户要有参与权。而这正是“造场景”的最大价值:让创新从少数人的任务,变成多数人的生活。

这场逻辑地震,正在中国的政策文件、产业园区、科研体系里悄然发生。它的震中不在实验室,而在制度本身。因为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技术的突破,而是思维的换代。

场景战争:谁能定义中国的创新现场?

场景听上去像是一个很温和的词,但在现实里,它正成为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当逻辑地震深入到资源配置层面,一场新的权力博弈开始显形。过去,资源决定竞争;今天,谁拥有场景,谁就拥有定义权。当“场景清单”取代“项目清单”,当“开放接口”取代“审批通道”,权力的形态也在重组——政府、企业、平台,甚至城市,都在争夺“场景主权”。

一、政府的战争:从审批者到策展人

场景,正成为中国经济系统的神经网络——连接产业节点、传导政策信号、激活创新反馈。地方政府最先感受到这种转变的能量。

在重庆,政府发布“场景机会清单”,通过真实场景招引企业落地;成都提出“场景+产业链”发展思路,主攻产业群落的场景化突破;深圳更进一步,把城市本身作为“AI+”应用场景平台,开放算法、数据、硬件与制度协同。

过去政府拼政策、拼地价、拼招商;如今拼场景、拼体验、拼温度——“谁能提供最好的试验舞台”。造场景,正在取代造园区。

这是一种更聪明的竞争。它不再是“谁投入更多”,而是“谁更懂得布势”。地方政府从审批者变成策展人,不再发命令,而是在搭舞台。

二、企业的战争:从造技术到造体验

对企业而言,场景既是机会,也是战场。技术再强,也要落在真实场景里;品牌再响,也要在体验中被验证。

华为不只是做设备,它在搭建智慧园区;阿里不只是卖系统,它在建城市大脑;百度不只是做算法,它在运营自动驾驶的“城市通感”;连医美机构都在重构“体验场”,让用户先沉浸、再决策,把消费变成共同创作。

谁能洞察真实的痛点,谁就能编写新的用户剧本。在“项目时代”,企业的竞争靠规模;在“场景时代,企业的竞争靠感知。

技术只是演员,场景才是剧本。而能否写出打动人的剧本,取决于谁真正理解了生活的细节与系统的温度——理解,是新的生产力。这种竞争正在倒逼企业变形。从卖产品到卖体验,从拼价格到拼信任。当每一家企业都在争夺场景入口,真正的胜负,已不在资本,而在理解力。

三、平台的战争:算法与叙事权的再分配

最隐蔽的场景战争,正在数据世界里发生。算法公司、内容平台、生态巨头,正在通过“定义场景”来重塑世界。

他们提供接口、设定标准、分配流量。当你使用一个应用、走进一座智能建筑,甚至刷到一条广告时,你都在进入别人的场景。

谁拥有场景,谁就拥有叙事权。过去,权力写在合同里;现在,权力藏在算法里。

当算法替代体验,感知也会被替代这也是为什么各地政府开始主动“开放数据场景”,要让公共空间不再被单一算法垄断。因为如果城市的全部体验都由平台定义,社会将陷入“被编排的真实”。场景的边界,就成了自由的边界。

四、从竞争到共创:新的秩序正在生成

这场场景战争没有硝烟,却无处不在。看似温和的竞争,其实是一场秩序的重建。它既是政府之间的竞争,也是企业、平台之间的博弈,更是制度与文化之间的较量。

未来的权力,不掌握在审批表里,而生长在每一个被激活的场景里。谁能在开放中建立信任,谁能在试错中保持温度,谁就能赢得下一轮的创新周期。

场景不是终点,而是系统的中枢。它既是创新的显微镜,也是治理的望远镜。它让我们第一次有机会,把制度做成产品,把治理做成体验。

西方靠技术突围,中国靠场景聚变。场景战争并非中国独有。从硅谷到东京,从首尔到柏林,各国都在重新定义“公共场景”的边界。不同的是,中国把场景上升为国家战略——它不是市场潮流,而是制度创新。

场景的陷阱:当一切都被场景化

场景是当下最迷人的词。它让创新有了空间,让技术有了舞台,让政策有了温度。但越是被频繁使用的语言,越容易变成幻觉。当一切都被场景化,我们也可能正在掉进一个新的系统陷阱。

一、形式主义的陷阱:当场景变成展板

当场景变成展板,创新又回到了会议室。在一些地方,“场景创新”正快速异化为“场景表演”。文件一出,展厅一建,口号一挂,任务就算完成。新的词汇取代了旧的仪式,但逻辑并没有更新。人们忙着展示“案例”,却忘了追问“结果”;热衷于造“样板间”,却回避真实的使用体验。

真正的场景,不是“摆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它来自真实需求、真实痛点、真实参与。没有这些,场景就只是装饰性的风景线。它取代了“造项目”的口号,却延续了“造项目”的思维。

二、算法的陷阱:当体验被系统预设

更深的陷阱,藏在看不见的代码里。当算法开始定义场景,场景也在反向塑造人。我们以为自己在体验智能生活,其实是在进入系统为我们编排的剧本。

我们在场景中生活,却未必还拥有选择。AI推荐你看到的内容,导航安排你走的路线,大模型规划城市交通、商业布局、消费节奏。看似便利的背后,是“自由”的退场。

三、伦理的陷阱:谁在定义“真实”

场景是制度的用户界面,但谁来设计这个界面?当公共场景被资本操控,当数据成为新的“土地”,谁拥有定义权,就拥有新的垄断权。

当体验被过度设计,真相就会模糊。一个算法的偏见,可能导致城市的资源错配;一次推荐逻辑的调整,就能改变千万人的生活习惯。如果缺乏透明度与公共监督,场景就可能沦为一种精致的统治方式。

四、意义的陷阱:被娱乐的文明

当文明开始靠体验维系,思考就成了反体验。还有一种更隐蔽的风险:当场景成为社会的主语,意义就开始退场。人们沉溺于“体验”,却不再追问“为什么”;企业忙着“造感”,却忘了“造理”。

“场景社会”最容易滑向“娱乐社会”。当生活被不断包装、叙事、拍摄、投喂,人们越来越懂得如何展示自己,却越来越不懂如何安放自己。我们用“真实的假象”安慰焦虑,却在算法的温床上,慢慢丧失了反省能力。

五、从幻觉到自觉

“场景化”不是错,它是一种时代必然。错的是——我们以为场景可以取代真实。场景是连接现实与理想的桥梁,而不是幻觉的容器。只有当一个社会能在“造场”的同时,还依然保留“自省的能力”,它才能让创新保持人性的温度。

唯有意识到风险,场景才不会沦为幻觉。最伟大的创新,不是造出更多场景,而是让场景中仍有人能保持独立思考。

从造物到造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语言

从蒸汽到芯片,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跃迁,都在重写文明的句法。工业文明以“造物”为荣,数字文明则以“造场”为核。从造物到造场,中国正在进入“场景文明”阶段。场景不只是经济的接口,更是文明的语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到地方政府的系列政策文件中,“场景”正在取代“项目”成为治理关键词。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语言变奏

中国的现代化,向来不是照抄他人的剧本。在西方,现代化的语言是“公司”“契约”“资本”;在中国,正在变成“系统”“协同”“场景”

当国家开始用场景描述创新,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从“建设逻辑”进入“体验逻辑”。这是一个更具东方气质的表达: 它强调整体、关系与流动,不是“我造一个东西”,而是“我造一个空间”,让不同要素在其中共生。

这种转向,并非偶然的巧合。“造场”是东方文明的本能。古人讲“布势”,讲“天地人合一”,讲“以场驭器,以势生变”。布势在今日,对应的正是场景的编排力。而今天,我们只是用新的技术语言,把这种古老的智慧重新唤醒。

二、从建设型国家到体验型国家

过去,中国是典型的建设型国家:一切以“可见的成果”为评判标准。但当基础设施已遍地开花,国家的任务正在转向“让系统有温度”。

高速公路让城市通了;智慧场景让城市懂了。“造场”正是这种转型的标志。它让创新从“硬件建设”变成“关系建设”,让政府不再只是管理者,而是连接者。当公共服务、城市生活、数字治理都以场景为核心时,现代化开始拥有“人的尺度”。一个懂得造场的国家,不只是高效的机器,而是一张可以自我学习的网络。

三、衡量文明成熟度的新标准

场景不仅是创新的容器,它正在成为文明的语言。它让我们重新理解,何为存在。

造场的能力,正在取代造物的能力,成为衡量文明成熟度的新标准。在工业时代,我们用产品证明自己;在场景时代,我们用连接证明自己。人类正在从“制造物的动物”,变成“共创场的生命”。

这也许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独特的贡献——当其他国家仍在追逐效率的极限,中国正在探索一种更温和、更整体的现代性。

四、从场景到心景

真正的“造场”,从来不止于技术。它是心态的重建,是信任的更新。当一个社会懂得设计场景、开放场景也意味着它学会了信任自己的未来。

我们习惯了用GDP衡量成功,也许下一代的中国,将用“真实体验”的质量衡量进步。那时,现代化不再只是建设的速度,而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质量。

场景不是产业的分支,而是文明的新语言。造场是造势,造势是造心。当一个文明学会造场,它也就学会了:在无声之处,创造共鸣。那将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温柔,也最坚韧的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今日重大发现“微信小程序家乡大... 今日重大发现“微信小程序家乡大贰到底有挂吗”(确实真的有挂)您好,微信小程序家乡大贰这个游戏其实有挂...
【第一消息】“新猴王牛牛有没有... 网上科普关于“新猴王牛牛有没有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猴王牛牛作*弊开挂的方法以及开挂对应的...
最新引进“想游中心五到底是不是... 有 亲,根据资深记者爆料想游中心五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有挂(咨询软件无需打...
【第一资讯】“中至万年麻将可以... 网上科普关于“中至万年麻将有没有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至万年麻将作*弊开挂的方法以及开挂对...
终于了解“瓦力棋牌有挂吗”(太... 终于了解“瓦力棋牌有挂吗”(太坑了原来有挂)您好,瓦力棋牌这个游戏其实有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
玩家分享攻略“乐达麻将怎么开挂... 家人们!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乐达麻将透视挂怎么安装这个问题咨询软件客服徽9752949的挂在哪里买很...
玩家攻略科普“官方正版辅助开挂... 玩家攻略科普“官方正版辅助开挂神器”(太坑了原来有挂)您好,官方正版这个游戏其实有挂的,确实是有挂的...
【第一消息】“边锋老友二打一开... 网上科普关于“边锋老友二打一有没有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边锋老友二打一作*弊开挂的方法以及开...
我来教教您“神皇牛牛到底是不是... 有 亲,根据资深记者爆料神皇牛牛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有挂(咨询软件无需打开...
【第一消息】“陕西三代一辅助开... 有 亲,根据资深记者爆料陕西三代一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有挂(咨询软件无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