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找到了解决方案,只不过欧洲与乌克兰依然避免不了“恼羞成怒”的结果,然而此次美俄可能提前一个月就商讨出结果,如今抛出的方案更像是“通知”。

据观察者网援引多家外媒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关于和平解决俄乌冲突的28点计划。欧盟所谓的“消息人士”则表示:我们很大程度被蒙在鼓里,对协议细节所知甚少。
这份协议的初步达成,是在一个月前的俄罗斯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总统特别代表德米特里耶夫访美时达成的,当时外界对美俄这一外交互动都发出悲观的预期警告,欧洲也不例外。
因为当特朗普的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抵达莫斯科时,普京可是拉着对方在克宫畅谈五六个小时,而德米特里耶夫可是连白宫的门都迈进,卢比奥等一众官员也紧跟特朗普踏上亚洲之行,只有威特科夫在华府招待一番。
这份协议,似乎就是在此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

目前透露出的消息是乌克兰放弃顿巴斯东部地区,并大幅裁军、放弃部分武器装备以及外国军队不允许在乌克兰部署、俄语被定义为乌克兰官方语言等等。
这些消息与之前美西方以及基辅表达的停火立场有较大差别,基本上满足普京对停火的诉求,也难怪欧洲人会觉得自己有种被卖了的感觉。
如果最终双方确定的协议与这些内容大差不差,那么则有理由怀疑先前特朗普单方面取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会晤,就是一出故意迷惑盟友的双簧戏。

从美俄阿拉斯加会晤开始,特朗普就想绕过欧洲盟友与乌克兰,私下与普京达成协议。可当时欧洲高层抱团抵达华府,最终在与美方的一番讨价还价中,所有援乌的武器清单都由欧洲购买,美国不再为军援掏一分钱而美国反而“皆大欢喜”。
从8月份至今,欧洲在“乌克兰机制”这一长期援乌框架之外,又新增了将近200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六七成都是军事援助。
只是这笔钱填不饱特朗普的胃口,况且他现在想要的不单单是经济收益,更要政治胜利,调停俄乌冲突将是特朗普稳固基本盘的重要一步。

一方面,特朗普需要多调停一场冲突,尤其是像俄乌冲突这样的大规模战争,离自己拿下诺贝尔和平奖就更进一步;另一方面,美俄迫不及待展开一系列战略合作,包括但不限于油气能源、矿产、经贸等众多领域。
其实美国国内有很多声音都在呼吁可以购买或承包类似“北溪-2”天然气管道这样的亚欧大陆基础能源设施。如果这件事真能成,那么俄罗斯的油气再辗转一番运到欧洲,多了美国运营商的参与,那么这一数字恐怕又要重新谈。

从目前透露出的28点协议来看,虽尚未寻求颠覆泽连斯基政权,但已经从事实上切割了乌克兰的主权与领土。这原本是基辅与欧洲绝对不容忍的红线,但就目前各方的态度来看,似乎也只能被迫接受这一事实性条款。
11月20日,泽连斯基会见了美国陆军部长德里斯科尔的五角大楼代表团,当时乌总统办公室就表示已“同意研究提案中的各项条款,以求公正结束战争”。
考虑到特朗普很爱做一份“阴阳协议”,即交给乌克兰的是一份协议,与普京签下的又是另一份协议,可能让欧洲看的是第三份协议,那么最终达成的停火协议,可能是各方已不得不点头同意的第四份协议。因此各方对特朗普政府主导下的调停,只会慎重慎重再慎重。

当然,最关键的是,欧洲与乌克兰原先的既定意思是将乌克兰打造成一个“反俄战争堡垒”,用极强的威慑力制止冲突再起。可在新的方案中,乌克兰防卫力量被剥夺过半,还不允许有任何外国军队入驻,等同于将乌克兰的安全拱手让给俄罗斯。
接受这份协议,意味着欧洲丢失一个战争“桥头堡”,乌克兰充其量只能充当一个哨所的功能,而战略压力将直接来到波兰等国家身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与乌克兰的反应没过激,才真令人感到古怪。双方是不是私下里什么利益交换的成果,或许将在数十年后揭晓,但中方也敏锐察觉到乌克兰危机的细微变化,中俄军方高层也在莫斯科碰了次头。

如果剧本真的朝特朗普设计的方向发展,并成为事实,那么中方也必须提前做好应对之策,而欧洲也该认真思考一番,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