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8月起,日本外务省进行了20年来最大规模重组,重点关注中东欧区域。自东欧剧变后,日本便试图将中东欧地区打造为对中国的掣肘点。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正式启动后,日本更是持续深化其在中东欧的战略布局。
历史上看,从“价值观外交”到“经济援助”,再到借国际安全议题扮演“安保捍卫者”,日本意图在中东欧构建起“小院高墙”。台湾问题之外,中日竞争的新战场,如何从传统的东亚外溢向欧洲腹地?《凤凰大参考》为您解读。
核心提要
1. 日本外交在理念上以西方自由主义为价值根基,自我定位为西方阵营一员。东欧剧变后,随着中东欧国家普遍“向西看”,日本抓住价值重塑契机,从昔日的“被改造者”转身为西方理念的“布道者”。
2. 安倍、麻生时期提出“自由与繁荣之弧”,意图以价值观外交联结中东欧。中国—中东欧合作启动后,日本更借钓鱼岛争端、俄乌冲突等时机强化意识形态竞争,渲染“中国威胁论”,试图构建遏制中国的“价值观防线”。
3. 经济上,日本积极介入中东欧地区的核心策略包括:附加民主化、市场化等政治条件的经济援助;通过部分次区域合作机制针对性制衡中国在该区域的合作;将自身发展经验概念化并加以推广。
5.国际安保合作也是日本介入中东欧的重要手段。日本以安保为由,突破其战后和平宪法约束,宣扬“积极的和平主义”并鼓吹印太战略,将议题扩展至东海、南海等区域安全问题。从而将中东欧塑造为对华区域竞争的关键前沿,为军国主义招魂并遏制中俄。
作者丨刘晓丹 马晓霖
编辑丨屈功泽 林铭汝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更是国家意志的外在体现。近现代的两百年间,日本在东方与西方的表里定位、“我者”和“他者”的内外分际中,不断跳跃,迷失自我。放眼历史长河,日本脱亚入欧,持续为欧美价值观“摇旗呐喊”;纵观内政外交,“骚操作”不断,“小动作”不止。

▎日本常见的商业道歉形式。(图源:视觉中国)
近20年来,随着全球化的逆动,各国纷纷把外交目光聚焦到加强区域化合作上;尤其是中东欧地区,东西方十字路口的地位使其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日本在该地区紧跟欧美步伐,自我扮演成“紧随欧美,制衡中俄”的大国形象。从安倍晋三内阁到高市早苗班子,日本政府强化中东欧布局,紧贴中国对中东欧政策,暗中掣肘“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的快速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8月,日本外务省进行了20年来最大规模重组,重点关注中东欧区域的政治、经济、安保问题。具体来看:一是外务省欧洲局新成立经济战略官室,专门关注欧洲一体化相关经济外交政策;二是外务省欧洲局成立中东欧波罗的海室,由研究该地区的相关专家组成。三是外务省领事局新成立海外公民紧急事态室,针对可能威胁海外公民安全的紧急事态提供安全政策和保护。继承安倍外交遗产,围绕中东欧地区的“小院高墙”建设紧锣密鼓进行,日本牵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意图明显化。

▎日本外务省。(图源:视觉中国)

从“脱亚入欧”到“自由主义布道者”
明治维新时,日本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说道:“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由此可见日本对西方文明的痴迷。

▎摄于1891年左右的福泽谕吉肖像。(图源:维基百科)
二战结束后,战败并接受美国民主化改造的日本,在其第一部《外交蓝皮书》中指出,“与自由主义各国相协调”是日本外交的主要原则。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以西方阵营国家身份在国际舞台频频亮相,提出“国际国家”战略目标,再次明确站队西方价值观立场。
经过百年主动西化和被动改造,日本自认为已完成福泽谕吉的夙愿,身在东方,心在西方,甚至根也在西方。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结束,中东欧各国纷纷“向西看”,开启西方民主体制改革。日本敏锐地抓住该地区价值观重构的机会,从“被改造者”摇身一变成为西方价值观“布道者”。
2006年和2008年,先后短暂担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和麻生太郎“俯瞰地球仪”,提出“自由与繁荣之弧”构想,畅想从东南亚经中亚到中东欧勾勒出一条西方普世价值的繁荣地带,极力拉拢中东欧国家,“围堵中国”。但是,日本的“地球仪外交”尚未拉开大幕,2008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引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麻生太郎效仿中途撂挑子的安倍晋三而匆忙辞职,日本政府追美、拢欧、遏华的图谋被迫搁置。

▎2009年,时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俄罗斯“萨哈林2号”液化天然气设施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图片来源:朝日新闻/Getty Images)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者维持42年的“世界老二”之金身被破。2012年4月,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波兰举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正式启动。2012年9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掀起钓鱼岛“国有化”风波,中日关系跌至谷底。该年底,激进的“爱国者”安倍晋三第二次上台后,放低姿态,主动加紧开拓中东欧区域合作。上台半年后便举行了首届“V4+日本”(V4指中欧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首脑级会谈,首先就是重申“基于普遍价值观的伙伴关系”,在意识形态上含沙射影传播“中国威胁论”。

▎钓鱼岛正面全景图。(图片来源:中国钓鱼岛网站)
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更是联手欧美,蛊惑中东欧地区与所谓的中俄“威权主义”相对抗,筑起“自由主义”防御城墙。日本政府高层多次出访波罗的海三国、捷克、波兰等国,通过意识形态唤醒中东欧区域曾经的集体记忆。日本对中国—中东欧区域竞争的“第一板斧”就是理念竞争、排他竞争,理念内核是坚持西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更有甚者,日本政客打造“今天乌克兰,明日东北亚”的舆论,变相鼓噪“中国威胁论”,并且积极向北约靠拢,试图推动北约亚太化或亚太北约化来掣肘中国。

经济施恩为名的政治介入
东欧剧变后,中东欧国家失去苏联的经济支持,深陷债务危机,纷纷进行国内改革,向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捷克斯洛伐克和平“分家”,南斯拉夫在战火中“一分为六”,中东欧大部分地区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日本便开始以产经为轴,树立“施恩者”人设,在中东欧进行援助、投资等一系列经济动作。

▎东欧剧变期间,波兰团结工会进行社会活动。(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相比开拓中东欧市场,日本更看重的是在世界秩序重组的过程中,提升自身政治影响力,重温大国旧梦。这本质上是日本通过区域性竞争为插手该地区事务提供合理性与合法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附加政治条件的经济援助。1990年7月,为援助中东欧而成立的二十四国集团召开部长级会议,日本是唯一的东方国家。根据市场化程度和民主化进度,日本以“V4”国家为主进行了大规模的日本官方发展援助(ODA)。但是,日本政府制定了三大援助原则:中东欧国家向民主和市场经济转型;中东欧国家开放市场;官方金融合作。可以看出,以援助之名,日本把手伸到了中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核心区域。

▎着色的版图为V4各国。自上而下分别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与匈牙利。(图片来源:日本外务省网站)
二是针对性制衡中国中东欧区域合作。一方面,加强“日本+”次区域合作。2013年,安倍把搁浅多年的“V4+日本”部长级会谈提升到首脑级别;此外,又推出“日本—波罗的海合作对话”“西巴尔干合作倡议”等一系列动作。另一方面,一国一策,加强双边合作。日本对中东欧各国进行切片式调研,制定对应策略。比如,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投资汽车相关产业;与拉脱维亚加强物流合作;在塞尔维亚加强基础建设投资;在波兰推动核电产业等等。
三是概念化包装比较优势。日本以创造“经济奇迹”自居,把自身经济优势高度概念化,指向性和针对性极其明显。例如,日本在“V4+日本”“日本—波罗的海合作对话”等会议机制中嵌入“高质量基础设施”,在“西巴尔干合作倡议”中提出传授“日本式经营哲学”,从而提升次区域内的排他性竞争力。

“和平主义”外衣下的区域安保操盘手
布道西方自由主义,施恩经济援助,披着“和平主义”外衣的国际安保合作随之正式登场。众所周知,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侵略国和战败国,《波茨坦公告》明确禁止日本保留和发展军事力量。然而,日本借助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以安全自卫为名成立保安队,后改为自卫队,走“邪门歪道”为军国主义复活撕开口子,之后不断修改《日美安保条约》内容,为军国主义招魂。为增加军事上的合法性,日本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宣扬国际安全保障理念。
2013年,第五届“V4+日本”外长会议上,在安全保障领域,日本主动宣扬“积极的和平主义”。到第六届时,谈论议题扩展到中东安全、中国东海与南海问题、朝核问题等具体国际问题,强烈的政治与安保色彩不言而喻。2018年,在“V4+日本”首脑会议上,安倍竭力鼓吹印太战略,直言“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加强以V4诸国为首的欧洲各国间合作至关重要”。日本极力营造“暧昧”氛围,向外界传递日本与V4为重要代表的中东欧地区在区域安全上貌似达成了某种共识。

▎2019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左二)与V4的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图源:路透社)
乌克兰危机充满变数,和平谈判一拖再拖,中东欧国家在地缘政治夹缝中“左右为难”,域外大国博弈越演越烈。对此,日本也不甘落后。有日本学者建议,中东欧国家中以波兰最为亲美,日本是最受美国信赖的亚洲国家,波兰是最受美国信赖的欧盟国家,日本应该加强经营日波关系以遏制中俄。疫情期间,时任外相茂木敏充访问波兰,对乌克兰与白俄罗斯问题表示关切。2024年,日本与波兰外长举行会谈提到,“波兰是与日本共有价值观与基本原则的战略伙伴。在国际社会分裂加剧、对立加深的背景下,志同道合国家间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2021年,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右二)会见时任波兰外长拉乌(左一)。(图片来源:日本外务省)。
荷兰作家布鲁玛通过调查对比后书写了《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一书,指出: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如何面对过去的,不是民族性而是政治结构;根源是“不是负责任的体制”。高市早苗在极右翼主义、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发癫狂,涉台言论只是一个开始。支持高市早苗言论的外长茂木敏充就曾多次到访中东欧国家,“小院高墙”外交准备工作已然就绪,大概率中东欧地区将成为日本与我国进行区域化竞争的“重头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