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星星“扎堆出生”的样子吗?不是一颗两颗的闪,是整片星云里“噗嗤噗嗤”往外冒,蓝的像刚淬过火的钢,粉的像被太阳晒化的糖。这场景不在童话里,在6000多万光年外的乌鸦座——那两个正撞得难分难解的星系,咱们叫它“触角星系”。
说实话,第一次在天文论坛刷到哈勃拍的图时,我愣了好半天。哪是什么星系碰撞啊,分明是两个宇宙巨人抱在了一起,胳膊腿儿都缠成一团,还甩出去两条长长的“飘带”,可不是昆虫的触角嘛。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拥抱”早开始了,5亿年前就撞上了,现在还没结束呢。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宇宙里的星星看着挤,其实彼此远得很。这两个星系撞了这么久,恒星和恒星倒没真撞上一颗,反倒是那些轻飘飘的气体和尘埃,在引力里撞得“火花四溅”。就像你往水里扔两块石头,水花碰在一起才热闹,那些被挤扁、压密的星云,转眼就变成了造星的“产房”。
我之前总以为星星是慢慢长出来的,谁知道这儿的新星跟赶趟儿似的。天文学家说,最亮的那个星团里,足足有一百万颗新星星,全是撞出来的。图里那些扎眼的蓝色光点,就是刚“出生”的小家伙,热度高得很,颜色才这么鲜。旁边淡淡的粉色更有意思,是被新星烤热的氢气,像给星系裹了层腮红。
真的,有时候盯着图会走神。咱们晚上抬头看星星,最远也就几千光年,这6000多万光年的光,是恐龙还没灭绝的时候就出发了。等它跑到地球,撞了一半的星系还在继续撞,那些刚诞生的星星,已经开始发光发热。宇宙的时间也太不讲理了,咱们的一辈子,在它那儿连眨个眼都算不上。
哦对了,这两个星系还有正经名字,NGC4038和NGC4039,听着就拗口,还是“触角”亲切。它们现在的样子,是被彼此的引力“撕”出来的。就像你拉一块软糖,越使劲越容易出丝,那些被甩出去的“触角”,其实全是恒星和气体,顺着引力的方向飘出去几十万光年。
一开始我以为这种碰撞是宇宙里的“意外”,后来才发现,根本是常规操作。咱们的银河系,将来也会和仙女座星系撞一次,不过那是几十亿年后的事了。到时候会不会也长出这样的“触角”?会不会也撞出一大堆新星星?想想就觉得神奇,现在的遗憾,将来的宇宙都会补上。
哈勃拍的图是彩色的,蓝的是钱德拉望远镜抓的炽热气体,金棕色是哈勃拍的老恒星,最亮的红色是斯皮策望远镜找的尘埃云。三种颜色叠在一起,才看清这碰撞的全貌。那些看着黑乎乎的地方,根本不是空的,里面藏着几千颗星星,只是被尘埃挡住了光。
有次跟我爸聊这个,他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话用在宇宙里也挺对。这两个星系撞碎了旧的星云,才造出这么多新星星,将来它们会完全融合成一个大星系,那些撞出来的新星,就成了新星系的“原住民”。就像老房子拆了盖新房,住的人换了,地方还是那个地方。
现在再看那张图,不觉得是碰撞了,倒像一场盛大的蜕变。没有这次“宇宙车祸”,哪来千亿颗新星星?那些被引力拉扯的痕迹,全是新生的记号。说不定再过4亿年,等它们彻底合为一体,又会是另一幅模样,只是到时候,看星星的就不知道是谁了。
晚上偶尔会用我的小望远镜瞎看,虽然肯定看不到触角星系,但总会想起那些远在天边的新星星。它们不知道自己是撞出来的,只是安安静静地发光。宇宙的浪漫,大概就是这样吧——用最猛烈的碰撞,造最温柔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