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京艺 本报通讯员 岳永青
11月18日,临近中午,登封市福佑路社区食堂飘来阵阵饭香。几位老人一边吃着营养配餐,一边念叨:“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真方便!”这温馨的场景,正是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精准监督执纪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养老服务领域监督整治作为监督执纪的重要抓手,紧盯资金发放、机构运营等关键环节,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立体化监督体系,以铁纪重拳整治突出问题,以案促改推动服务升级,让广大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
剑指痛点织密“防护网”
养老服务的“堵点”在哪里,监督执纪的“靶点”就对准哪里。我省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一盘棋”思维统筹力量,以全流程闭环机制堵塞漏洞,以多部门协同格局凝聚合力,不断织密织牢养老资金监管与服务保障的防护网。
省纪委监委印发《养老服务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涉老机构服务监管、老年人权益保障等多个监督重点,同时组建工作组多轮次下沉一线“拉网式”排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深入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等地,精准发现问题线索。
焦作市纪委监委推行“清单化管理、闭环式销号”机制,累计排查并整改养老服务领域问题146个,查处作风和腐败问题81件;范县纪委监委联合民政、审计、消防等部门组建综合监督检查组,通过跨部门数据比对与动态补漏机制,推动整改消防安全隐患119处、食品安全问题33项。
重拳整治扫清“绊脚石”
严肃执纪问责,是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利器。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零容忍”态度,对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行为从严从快查处——
在三门峡市,纪委监委对养老机构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及资金挪用、虚报冒领等腐败问题严肃查处,今年以来,共查处养老服务领域风腐问题177件。
在商水县,纪委监委通过智能比对养老金发放记录,发现12例违规领取养老金问题,督促追缴资金23.6万元。今年以来,共发现疑似问题线索146件,立案查处案件35起。
在尉氏县,纪委监委持续畅通“信、访、网、电”等各类举报渠道,截至目前,通过各类举报线索,累计排查问题227个,梳理问题线索82起,挽回经济损失61万元。
……
铁腕执纪,重拳出击,一系列有力举措,不仅清除了阻碍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更在全省范围内树立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鲜明导向,为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纪法屏障。
系统施治激活“新动能”
“以前生病得去医院,现在医生直接来房间看病,连医保都能‘刷脸’支付,真是太方便了!”在安阳市北关区灯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了两年的张秀芬老人,一提起“医养结合”带来的变化,就连声称赞。这背后,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的持续发力。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我省纪检监察机关在严肃查处问题的同时,注重督促职能部门补短板、优服务——
针对老年人“看病难”问题,永城市纪委监委督促民政、卫健部门会商联动,推动公立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建立健康档案、开辟就诊绿色通道。聚焦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等,孟州市纪委监委推动人社部门整合银行网点与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资源,推出“社银一体化”服务,打造“家门口社保服务圈”。为堵塞监管漏洞,济源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推动民政部门修订完善《养老服务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并对全区近三年养老项目开展“回头看”。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将进一步健全“日常监督+专项督查+智慧监管”机制,持续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用精准监督托起最美“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