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碰一口新辅食
嘴角就红起小疹子,小手直往脸上抓
喝口奶都皱眉头
没过多久就闹着肚子胀、小屁股泛红
盯着餐盘不敢伸手
哪怕是软乎乎的米糊,都要往后缩脖子
吃不对就睡不安稳
夜里翻来覆去,小脸蛋透着没气色的苍白
这些让娃蔫蔫的难受
很可能是宝宝食物过敏在“作怪”
妈妈的自述:那阵子,娃的餐桌是空的
谁能想到?8个月大的宁宁,成了全家的“餐桌敏感户”——最初喂牛奶,她嘴角立马泛红疹;换成羊奶,疹子照样爬满小脸。在当地医院查过敏原,显示她对牛奶、羊奶、小麦都“敬而远之”;不放心,又带她跑上海做全套检查,结果更糟:医生让把所有过敏食物都忌口,可宁宁的小脸还是一天比一天苍白。
最后抱着“赌一把”的心思,我们带她到郑州做了90项过敏原筛查——结果出来时,我攥着报告单的手都在抖:宁宁竟然对30多种食物过敏!小麦、西红柿、鸡蛋这些本该出现在辅食里的食物,全成了她碰不得的“雷区”。
那段时间,我快愁死了:宁宁比同龄娃瘦一圈。她盯着餐桌时,眼神里全是怯意,伸出去的小手总要缩回来;我整晚整晚睡不着,摸着她泛白的小脸掉眼泪,30多种食物都忌口,这哪是养娃,是让她跟着我受“饿”啊。可这根本不是办法,再这样下去,孩子的成长就要被耽误了。
就在我抱着宁宁在小区长椅上掉眼泪时,朋友向我推荐了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的中医科主任柳忠全。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柳主任,柳主任摸了摸宁宁的小手,又看了看她的舌苔,开口就点透了关键:“孩子是先天禀赋不足,加上后天脾胃虚弱,才总对食物过敏。光躲着过敏原,不调理好体质,等于‘治标不治本’!”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娃“娇气”,是她的脾胃没力气“接住”食物啊。听了柳主任的分析,像把沉到谷底的我轻轻拽了起来。
柳主任说要“内外兼修,标本兼治”
柳主任为宁宁制定了全面而系统的治疗方案,不仅着眼于当下的过敏症状缓解,更注重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体质。治疗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精髓:
01外调经络,通达气血
精心配制的中药消化贴,每周两次,通过经络传导将药力直达脏腑。柳主任还特别教授了一套轻柔的腹部按摩手法,每日坚持,以振奋脾胃中气,使其升清降浊,气血生化有源,胃气充,脾气清,升降有序,化源不竭。
02内调阴阳,固本培元
针对宁宁先天禀赋不足与后天脾胃虚弱的体质特点,柳主任巧妙配伍,制成不同剂型的食疗饼、水蜜丸、膏方,搭配使用口感好,儿童乐意接受,家长积极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柳主任还特别强调饮食调理,建议从最小剂量的米汤开始,逐步建立肠胃对食物的耐受性。
03循序渐进,科学解锁
在治疗过程中,柳主任制定了详细的“食物解锁计划”,从单一食材开始,每三天引入一种新食物,密切观察反应,记录身体变化。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既避免了盲目忌食导致的营养不良,又确保了治疗过程的安全可控。
三月康复路,锦旗表深情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宁宁的小脸蛋已初见红润,对食物的抗拒明显减少。三个月后,变化更是令人欣喜:曾经苍白的小脸变得红润饱满,能够愉快地进食大部分以前过敏的食物,反复感冒的小毛病也消失了,生长曲线稳步追赶同龄孩子。
看着宁宁现在能指着餐桌眼睛发亮地说“妈妈,这个好吃!”;看着她能大口扒饭,享受食物的美味;看着她活泼健康地成长,我们全家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近日,我们特意从老家赶来,将一面精心制作的锦旗送到柳主任手中,锦旗上“医术精湛,尽心尽责,医德高尚,仁心仁术”的金色大字,承载着我们全家的深深谢意。是柳主任用他精湛的医术,让宁宁摆脱了过敏的困扰;用他耐心的指导,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科学调理;用他温暖的鼓励,支撑我们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柳主任不仅治愈了宁宁的身体,更安抚了我们全家焦虑的心灵,这份恩情,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医生提醒
娃反复食物过敏,别盲目“躲着吃”
关键要调“底子”
01过敏先调脾胃
脾胃是消化的“根基”,底子养好了,过敏才能少;
02科学解锁食物
听医生安排逐步尝试,别让忌口拖垮娃的营养;
03选娃能接受的方式
贴剂、甜丸这类温和方法,娃不抗拒,调理才能见效;
04定期评估成长
跟着医生调整方案,适配娃的发育节奏。
上一篇:国安部:一架闯入禁区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