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的豫东平原,冬意渐浓,但寒风挡不住民权县龙塘镇付庄村刘永德骑车晨练的兴致。
三轮车驶过新修的水泥路,他刹住车,朝迎面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李军挥了挥手:“李书记,这路真平整,您给咱村办了件大好事。”
这条路,不长,只有四公里,却平坦开阔。从此,出村的路晴天不再尘土飞扬,雨天不再泥泞难行。
走过“修路”这一程,在与村民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李军也越发清晰了驻村工作要努力的方向——要修通“脚下的路”,更要铺好“发展的路”。
李军从强根基入手,以党建引领建强村党组织,用活“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民的烦心事、揪心事摆到台面上议、按规矩办;敞开党务村务的大门,接受群众监督,让村“两委”的工作更透明、更得民心。
在商丘,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深知,乡村振兴,关键要有主心骨,他们把建强支部、带好队伍作为首要任务。
选派2024年批驻村干部,商丘市委组织部逐村摸底、精准研判后,将69名省派、市派干部骨干由帮扶效果较好的五星村、四星村,调往基础条件较差、急需帮扶的一星村、二星村。同时,又将210名干部选派至三星以下的村庄,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自新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到任以来,他们把“三会一课”开到田间地头,让主题党日融入乡村治理,各村党组织焕发生机活力。
“支部强了,村民遇到事会先想到组织,信任党员。”夏邑县曹集街道冉庄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威振总是这样对村“两委”说。
走进冉庄村,“党员责任区”标识鲜明,“党员先锋岗”上各自忙碌,38名党员主动对接,包联778户村民。“支部包村、干部包组、党小组包片、党员联户”机制运转顺畅,从政策传达到乡风治理再到产业发展,桩桩件件都有人跟进、有人负责。
“支部领着干,群众跟着上。”郭威振带领村“两委”干部盘活闲置资源,引进服饰加工企业,12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眼下,他正全力推进休闲生态园建设,希望借“餐饮+民宿+观光”多元业态,打响冉庄村乡村旅游品牌,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村党支部书记冉庆印常跟村民们念叨:“郭书记带来了好支部、好作风,干事‘一脚油门踩到底’,是真担当、真为民。”
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从一个支部到一个堡垒,豫东大地上,广大驻村第一书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信任。他们带来的是坚强的支部、兴旺的产业、文明的乡风,更是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留言板
驻村干部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支部堡垒始终扎根乡土。从派驻一个人,到留下一支队伍,商丘市用生动的实践印证:建强一个支部,就能凝聚一方百姓,更能振兴一个村庄。
(河南日报记者 赵若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