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讯(记者沈慧)烧锅炉需要煤,开飞机要航空燃油,核能发电离不开核燃料——铀。我国“贫铀富钍”,可否将核燃料从铀换成钍?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建成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堆内钍—铀核燃料转换,成为目前国际上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
“这意味着核能发电不仅可以烧铀,烧钍也是可行的。”上海应物所所长、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负责人戴志敏表示,我国钍资源极其丰富,研发钍基熔盐堆、实现钍资源的工业应用,可以在战略上实现能源独立。
“与传统核电站相比,钍基熔盐实验堆具有固有安全、无水冷却、常压工作和高温输出等优点。”戴志敏举例,比如,很多核电站建在海边,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热量,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冷却,以保证运行安全。但钍基熔盐堆采用高温液态熔盐作为冷却剂,无需外部水源补给,建在内陆干旱地区也可以。
更重要的是,它的安全性极高。不同于大多需在高压下工作的核反应堆,钍基熔盐堆是常压运行,熔盐在温度升高时会自动膨胀抑制反应,从根本上避免了高压爆炸的可能性。即使发生意外,熔盐也会遇冷凝固,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情况。
不仅如此,除了发电,高温运行的钍基熔盐堆还能“一堆多用”。“目前,这座钍基熔盐堆的运行温度是700摄氏度,这个运行温度正好可以实现高温制氢、制甲醇。”上海应物所副所长蔡翔舟说,钍基熔盐堆是清洁高效能源系统,有助于构建多能互补低碳复合能源系统,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上一篇:垦利区双河小学举行科技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