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2月1日是第3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守正创新,终结艾滋”。 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感染者晚期易于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可能导致死亡。感染HIV不等于患上艾滋病。感染HIV后,如果未经治疗,一般经过8-10年的潜伏期,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时,才会发展为艾滋病期,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三大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值得注意的是,眼泪、汗液或唾液中的艾滋病毒含量极低,且在脱离人体环境后几乎无法存活。因此,日常接触如拥抱、握手、亲吻,以及共用餐具、马桶等,均不会构成传染风险。
1.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间的性行为,如果不采取安全措施(如使用安全套),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在进行性行为时,务必采取防护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2.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的另一种重要传播途径。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输血设备,或使用未经正确消毒的解剖刀等医疗器械,都可能将艾滋病病毒输入血液,导致感染。因此,在进行医疗操作或接触可能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和防护规定。
3.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她有可能在怀孕、分娩过程或哺乳期间将病毒传染给婴儿。然而,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抗病毒治疗、避免母乳喂养等),可以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三、预防“艾滋”从我做起。
1.ABC原则
A:禁欲(Abstinence) 推迟首次性行为年龄,或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禁欲。
B:忠诚(Be Faithful) 与未感染的固定性伴侣保持相互忠诚的单一性关系。
C:安全套(Condom) 每次性行为都正确、全程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这是预防性传播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针对特定人群的预防策略
暴露前预防(PrEP):HIV阴性但有高感染风险的人(如配偶是HIV感染者、男男性行为者、性工作者等),通过每日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极大降低通过性途径感染HIV的风险。
暴露后预防(PEP):在可能接触到HIV病毒后(如无保护性行为、医护人员针刺伤),在72小时内(越早越好,最好在2小时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连续服用28天,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选择安全的分娩方式以及婴儿出生后预防性用药,可以成功将母婴传播率降至1%以下。
禁毒与针具交换:打击吸毒,同时为吸毒者提供清洁针具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减少因共用针具导致的传播。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酗酒等不健康行为。这些健康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4.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
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进行不必要的创伤性行为,如纹眉、打耳洞、纹身等。如果一定要进行这些行为,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并确保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5.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6.定期检测与筛查
对于有高风险行为的人群,如吸毒者、不良性行为者等,应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早发现感染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7.预防母婴传播
孕妇应接受艾滋病检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措施预防母婴传播,如服用抗病毒药物等。
四、检测与治疗
1.早检测、早诊断
及早了解感染状况,可以尽早开始治疗,保护免疫系统,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能采取措施防止传染给他人。各地疾控中心、医院提供免费、保密的咨询检测。也可以购买国家药监局批准的HIV自检试剂进行初步筛查(若自检阳性,务必去疾控中心确证)。
2. 抗病毒治疗(ART)
发现即治疗:一旦确诊感染HIV,无论CD4计数高低,都应立即开始终身抗病毒治疗。
治疗目标:最大程度地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将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
“U=U”: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共识。即:检测不到=不传染。当HIV感染者持续接受抗病毒治疗,体内病毒载量检测不到时,通过性行为将HIV传染给阴性伴侣的风险为零。这极大地减少了感染者的心理负担,也是对抗污名化的有力武器。(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