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可调节手机支架,50来分钟就能打印完成,复杂点的旋转楼梯、甚至未来月球基地建筑,都能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山西冶金技师学院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张爱兵手里捧着刚打印好的模型,向围观市民热情介绍。在太原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同步举办的“技能照亮前程,匠心筑梦太原”职业技能展示交流活动现场,这样令人惊叹的技能展示随处可见。
走进展示区,各类“精湛绝技”让人目不暇接。杏花岭区的3D打印展示,从十几分钟就能成型的小铲子、小摆件,到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业零件,印证着“从二维切片到三维成型”的神奇。“我们专业核心就是逆向技术和建模,有图纸能设计,没图纸也能通过逆向法复原。大赛为我们专业提供了优质展示窗口,既充分彰显了3D打印的技术魅力,也促进了技术交流与创新。”张爱兵边操作打印机边说。现场展示的黑神话悟空系列3D打印人物,更是引得年轻人纷纷驻足拍照。
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展区里,擦窗机器人正在玻璃窗上灵活作业,圆形双盘一扭一擦,玻璃表面被擦得干干净净。“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洒拖’系列,从研发到生产核心技术全是山西造,远销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宣传部负责人孔德政自豪地介绍,这款机器人不仅升级了风道、吸力更大,噪音更低,还能自主识别边框,用弓形轨迹擦拭,“刚刚过去的‘双11’,我们日销量达6000台,特别受家庭欢迎。”作为企业代表参加职业技能展示交流活动,孔德政深刻体会到大赛是智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展示平台,既展现了企业的技术实力,也感受到技能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优秀技能人才加入企业团队,推动山西智能科技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另一边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展区,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太原技师学院)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宋志斌正带着学生调试小车。“这台车有雷达系统、摄像头当‘眼睛’,芯片和电路板做‘大脑’,四驱电机提供动力,能自动避障、识别红绿灯!”宋志斌打开小车的程序界面,向围观群众介绍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可应用于商用汽车辅助驾驶、工业物流与产业园快递运输等领域,前景宽广。近三年,我们新能源专业招收了200多名学生,教学中采用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对接岗位需求,实训过程模拟生产场景,确保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胜任。本次派出了3组选手参加本届技能大赛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项目,欢迎大家前去观赛。”
现场不仅有前沿科技,更有匠心传承。旅游地标系列木雕、清徐食醋制作技艺凸显太原特色,太原剪纸、娄烦雪梅非遗刺绣、珐华琉璃等非遗项目前,青年“守艺人”们专注创作,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从传统非遗的“匠心坚守”到智能网联的“科技赋能”,技能人才们用“一技之能”诠释着对职业的敬畏与热爱。
“原来技能不仅能安身立命,还能推动产业升级、服务城市发展!”现场参观的市民李女士深有感触。这场技能盛宴,不仅展示了太原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更营造了“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激励着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