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的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来到合肥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训练场。在这里,数十台人形机器人有的在模拟的工业生产线上进行搬运分拣训练,有的在模拟商超环境中为顾客提供导览服务,有的在模拟家庭厨房中协助完成备餐任务。
“这个被誉为安徽首家‘机器人大学’的训练场,是合肥智能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板块,构建起‘场景—数据—算法—生态’四维联动的机器人训练体系。”中共瑶海区委书记童友好告诉记者,通过布局100多台异构智能机器人集群,已经能够满足机器人从产品生产、测试训练到数据收集、产品迭代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今年8月,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专项赛全国决赛在合肥瑶海圆满落幕。汇聚了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百余所高校、200余支顶尖队伍的技术盛宴,展示了我国在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
在瑶海工业展馆中,一段段辉煌的工业发展史揭示了这片土地深厚的制造基因。这些曾在新中国工业史上留下无数个全国第一、全省第一、全市第一的工厂,均坐落于瑶海区。尽管传统制造业随时代变迁逐步转型,但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的精神为当前瑶海区布局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奠定了根基。凭借着高能级平台,瑶海区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目前,瑶海区已招引乐聚机器人、史河机器人等一批产业链优质企业。
成立于2016年的乐聚机器人,2023年发布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KUAVO(夸父)。2024年,企业获评人工智能领域最高荣誉“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是唯一一家入围的人形机器人企业。“瑶海工业底蕴深厚,我们落户后,无论是当地完善的产业生态还是有力的人才输送,都推动着公司快速做大做强。”该企业负责人任广杰表示。
同样落户在瑶海的史河机器人,致力于为高校、科研单位提供开源移动机器人、复合机器人、具身智能开发平台和机器人实验室建设方案,积累了包括高精度室内外定位导航、移动抓取、远程操控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我们现在做的是具身智能的核心数据采集,能够帮助机器人具备‘感知世界—自主决策—动手执行’的闭环能力。”史河机器人技术人员胡娟告诉记者。
今年秋季,瑶海企业信和航遥与国内卫星领域头部企业长光卫星联合研制的“瑶海科创号”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即将发射,技术指标跻身国内外先进水平。“这是瑶海进军空天信息产业、布局未来赛道的重要一步。”童友好表示,瑶海区推动科创资源整合,组建瑶海科创集团,依托“中国网谷”、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合肥物联网产业园、长三角科技战略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载体,围绕装备制造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氢能)、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方向,加强产业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产业集群效应之下,瑶海已成为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产业的首选栖息地。从芯片产业的键合丝,到显示产业的高亮屏,从AI大模型的应用整合,为智能飞行赋能的高分辨率红外之眼,到领航低碳经济的高导热性微热管阵列材料……越来越多高精尖产品和专精特新企业汇聚在瑶海区。
“目前我们所在的训练场已开展10余个具体生产场景的数据采集和训练验证工作,真正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机器人事业部孙丹丹表示,瑶海的“机器人大学”正计划扩招,面向全国征招20余家本体企业、超100台机器人,同时开训30个以上细分场景,推动更多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商场和家庭。
根据规划,到2026年,合肥将建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