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专题:2025中国高新技术论坛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十七届高交会于2025年11月14日-16日在深圳举行。作为高交会的重要论坛“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于11月14日举办,论坛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产业发展”。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具身智能中心主任、世界青年科学院院士刘少山在演讲中强调,中国主要的核心问题是技术要走向世界,走出去变成世界标准后,才能最终赢得这个市场。
如何成为技术供给平台了?刘少山指出,当有一个新技术出来时,第一阶段会有2.5%的人群接触,是纯粹的创新者。第二个阶段是早期的试用者,“一旦大家都用,你就变成全球标准了”。在方法上,他谈到,在核心技术研发供给方面,我们要吸纳前2.5%的科研人才,通过连通上下游吸纳15%,一旦技术成为标准可以再吸纳50%。如果掌握了国际话语权,基本上可以定义整个标准。
刘少山认为,具身智能行业的发展前景都在中国,特别是深圳。“整个行业有上游(零部件)、中游(系统)、下游(应用场景),在应用场景和上游零部件的丰富度上,我们绝对领先。但中间有缺失,虽然去年年底DeepSeek带来很大震撼,但整体上我们的系统相对落后,要补全的核心是在系统。”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少山:大家好,去年也在这里聊过,今年聊的话题会更贴近具身智能,我自己有一半时间做科技政策研究,所以先从科技政策开始聊细节,中国主要的核心问题是技术要走向世界,聊完中国的大方向,再细节聊一下深圳目前在做些什么。
我自己总结了三个关键趋势,但一家之言,听听就好。
假设一:人工智能将成为全球经济最底层的“操作系统”,这一进程中,预测十年内把全球GDP提升约15%,发达国家提升几十个点的经济效率。
假设二:去全球化趋势下,中美两套体系,驱动世界科技发展的是G2。目前科技板块美国大概20万亿美金,我们还比较小,很大原因是我们现在多少被低估。
假设三:这是最重要的假设。世界上18%的人口住在中国,4%的人口住在美国,还有78%的人口住在全世界,谁赢得这78%,谁将变成这个世界的技术标准。
既然它是基础架构,基础架构会发生什么事情,有多少层?最底层是能源,很多国际上的大公司都在往核能上投,能源之上是计算,计算的核心是把能源转换成算力,模型本身把算力转化成智能。经过这几层到最上层才会有智能,英伟达很值钱,他是最优秀的把能源转化成算力的公司,DeepSeek、Open AI等AI基础架构是把算力转化成智能,最后做一个供给。
我们做一个预测,今天能源市场很成熟,大概10.8万亿美元,大概10个点左右,年增长率不高,因为能源是相对稳定的市场,大概2-3个点。往上看突然就爆了,计算,7000亿市值的市场,年收入ROE20-30%,年增长率超过10%,AI基础架构1万亿美金的市场,但增长很快。到具身智能,现在只能预测上面两层,Agent AI、物理AI。今天这两个市场都是刚刚开始,所以今年创投很多钱往这方面投的。
举例,软件智能体。应用层先允许我应用你的一些数据,调动大模型帮你起草邮件,算力会发生调度,不管下面是MPU、GPU、CPU,如果手机端,有电池方面的能源。那边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给一个语音指令,它有导航。AI基础架构,在端侧运行,做一些规划,通过模型在端上跑。算力层,通过车载或者机载MPU做计算。最后在能源层,更大的机会点在电池。通过一个例子看到每一个事情怎么触碰到新的基础架构里的每一层。
现在有什么公司在这里面?从市值上对比,中国的公司都很便宜。能源层有宁德、比亚迪,国际市场LG还可以,除了LG之外其他公司相对落后一些。计算层,有华为、SMIC中心、华虹(音)等等。基础架构层有阿里巴巴、腾讯、ByteDance,这边有谷歌、微软等等。美团,我认为是AI应用的公司,美的是很好的具身智能公司,Meta在AI应用层。
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走出去,走出去变成世界标准后,才能最终赢得这个市场。这是当时在大湾区评论写的文章。右边是人才的图,我们看到一个调查,很多中国本科接受教育的人才有一部分留在中国,但最优秀的去了美国,在美国接受研究生教育,然后留在美国。人才供给上一直是美国先导,导致创新体系很好。这几年有所改观,很多在美国从业的华人都慢慢回国,包括我自己也开始回国,所以在人才供给上中国慢慢赶上来。但在技术向世界供给上还需要努力。
怎么能成为一个级的技术供给平台了?各位去商学院应该学过这个图,有一个新技术出来时,2.5%的人群会接触,是全新的技术,纯粹的创新者。第二个阶段是早期的试用者,一旦大家都用,你就变成全球标准了。
怎么做这个事情?核心技术研发供给,我们要打头2.5%的人群,科研人才建设通过连通上下游打15%的人群,一旦技术成为标准可以打50%的人群,剩下如果掌握了国际话语权,基本上可以定义整个标准。
今天不展开说,但翻看美国的科技史,是按这个节奏变成当前国际定义权的国家。
为什么开源在里面很重要?开源把所有前面说的点都绑定了,首先通过定义一个技术,通过开源把一个技术接口标准化,通过标准化获得更多话语权,获得更多话语权后又回到定义,像雪球效应越滚越大。
举例,最上面是Nasa内部开源项目,如果把飞行器代码开源,每一个任务可以省250-400万美金区间,所以内部开源已经带来很大的益处。一个行业最早期阶段通常是内部开源开始。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它做了十几年左右,早期时成为一个做机器人方面的标准,今天具身智能起来慢慢这个标准越来越重要,ROS是行业发展初期进入得早,所以变成它成为了一个标准。最终是世界的基础架构Linux,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基础架构。我认为具身智能在行业发展初期和世界基础架构之间还有很多定义的空间,所以我们坚持很多工作做开源,一旦做成就把头2.5%的人群拿下。
科研平台,我们AIRS做了很多科研平台,很多问为什么要做广东省的这个中心那个中心,核心是连通上下游。一旦连通上下游,有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有了供应链就成为平台性的供给。特别是国际友人都说深圳做事很快,一个产品很短时间就能做出来。因为有一个平台,联动上下游,大家可以通过上下游企业快速把一个产品做出来。很重要的是在具身智能赛道做一个平台建设。三是标准,一旦形成了平台,有很多产品出来,下一步就是要标准化,标准化的意思是国家、国际认可你,有了标准之后才可以把整套产品推向世界,最后成为一个世界的平台。要走到第三个阶段,要做很多标准,如果大家对具身智能的标准感兴趣,我们有一本新出版的书,怎么定义的,测试方法怎么做的。
最后是国际话语权,我们这一步参与得少,中国很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发论文很多,但参与国际标准组织还需要加强,我们机构也参与了很多国际路线图的制定,制定了具身智能方向的一些路线图。大家认可你输出的标准和路线图后,基本就变成一个国际型的技术平台了。
总结,我认为具身智能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都在中国,特别是深圳,看整个行业有上游、中游、下游,上游是零部件,我们绝对领先,下游应用场景我们也绝对领先,今天你叫个外卖,可能是飞机送的,在酒店送外卖的基本上也是机器人。在应用场景的丰富度和上游零部件的丰富度上我们都是领先的,但中间有缺失,就是系统。去年年底出来DeepSeek,很大震撼,但整体上我们的系统相对落后,要补全的核心是在系统。
我们在AIRS选择做什么?我们去年做了一个操作系统,也可以说是具身智能完整解决方案。今年看到的趋势,计算上相对落后,今天很少有一个端侧芯片能承载具身智能的计算。举例,20瓦能耗范围内,今天大概需要的是做到20个Token每焦耳的效率,但今天能达到的是0.1-2个Token每焦耳。为什么计算很重要?大家肯定用过诺基亚,功能机。当年手机市场的份额大概是100亿美金,今天用华为、OPPO、小米、苹果,市场是8000亿美金,80倍的增长。当年也是人手一台手机,今天也是,最重要的是今天有生态,之前手机就是打电话,玩贪吃蛇游戏。但今天生态市场造就了手机市场。
有一个我认为很有意思的规律,移动计算时代的计算架构是ARM,移动芯片市场大概是350亿美金,但它的生态市场是8000亿美金,所以赋能了23倍于自身大小的市场,芯片市场的份额越大,赋能的生态越大,生态越大越多钱回来投芯片,芯片就滚雪球越来越大。PC也一样,PC当年还是英特尔为主导,大概550亿美金的市场,但生态是9000亿,16-20多倍的关系。我们希望今天在深圳能补全计算的不足,赋能一个20倍于自身的生态。这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
这是GPU,英伟达等等,一旦上到端侧,在量级上有一到两个量级的差别,端侧还没有很好的芯片,我们要的是20瓦功耗内20Token/J,今天还没有达到,这带来很大的创业空间。
在这个路线上,我们做了很多研究,RISC-V,在PC时代是X86架构,移动时代是ARM架构,我们认为具身智能是Respect架构。再有很多细分,比如控制等等。怎么把大脑和小脑切割成大脑芯片部分、小脑芯片部分融合起来,就会得到一个比较高效的芯片。
最后告诉大家我们现在选择重点投入的还是具身智能芯片的研发方向,因为整个行业的缺失。硬件上已经不缺失了,但芯片和计算方面还有比较大的缺失。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