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17时21分,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图源:央视新闻
据此前报道,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是乘坐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的东风着陆场。由此,我国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换船”返航。根据计划安排,后续将择机发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
那么,此次“换船”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央视新闻直播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的高级工程师周亚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

图源:央视新闻
周亚强说道:“这次神舟二十号飞船疑似遭受空间微小碎片撞击之后,我们做出让神舟二十号乘组乘坐神舟二十一号返回的方案。基于上述考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的状态和神舟二十号飞船是一致的,神舟二十号乘组针对前期的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也开展过训练,比较熟悉。但是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仪表做了优化改进。另外一个方面,神舟二十号乘组已经按计划完成了在轨的既定任务,我们就想着让乘组尽快地返回地球。总之,(选择换船)是为了确保这次返回任务万无一失,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
接着,周亚强就神舟二十号玻璃舷窗发现细微裂纹的过程解释道:“飞船在空间站停靠期间,我们对飞船的安全性是有一套完整的检测流程,包括定期进行巡检,还有返回之前的专项检查,这次是返回之前航天员进行专项检查的时候发现裂纹的,应该说这是消除了航天员返回的一个重大风险。”
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李广苏表示,航天员在返回之前会严格地按照流程的清单,对飞船的返回舱、轨道舱以及一些重要的物品,比如服装、座椅,当然还有舷窗,进行重点的检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金玮玮说道:“这个事件发生之后,我们也是立即启动了分析和研判。从天上,我们通过航天员和机械臂,从飞船的内和外多个角度进行了拍摄,将这些照片传到地面。地面上,我们也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了相关的研判和分析。另外,我们也组织了研制单位,针对设计进行仿真,同时,也集中多家单位进行‘背对背’的仿真实验,综合评判整个安全性。”

图源:央视新闻
14日傍晚6时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闻新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首次“换船”返航。之所以“换船”,是因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遭遇了太空碎片。在过去,太空碎片砸到飞船并非常态,但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卫星占据低空轨道,空间碎片恐怕会越来越多,对空间站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闻新教授解释称,一般来讲,太空碎片按大小分为10厘米以上、1至10厘米以及成千上亿个小沙粒型的碎片,10厘米以上的碎片会被记录,小沙粒型的碎片太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而1到10厘米的碎片因为没有被记录,所以威胁往往更大。这次神舟二十号遭遇的碎片很有可能就是这一类。载人飞船遭遇碎片撞击后修复起来很不容易,耗时也耗力。后续神舟二十二号也将发射对接空间站,如果神舟二十号飞船没被修好,也可以在后续返回着陆场后,当作一个研究对象,分析碎片的划伤程度,研究未来如何更好地防御太空碎片。

美国宇航员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图源:央视新闻)
据了解,航天员“换船”在国外也有过类似的案例。
2022年9月21日,俄罗斯“联盟MS-22”号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起初三名宇航员计划在次年春季返回地球,但在2023年12月15日,“联盟MS-22”飞船发生冷却液泄漏,导致宇航员被迫在国际空间站停留至2023年9月27日,随后搭乘“联盟 MS-23”号飞船返航。
2024年6月5日,美国宇航员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乘坐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飞赴国际空间站,执行该飞船的首次载人试飞任务。这艘飞船原定2024年6月14日返航,但因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等问题,返航时间一再推迟。2025年3月18日,两名宇航员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启程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