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关村“火花”活动之北京理工大学专场对接会暨中关村房山园新质生产力发布厅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在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举行,极限搜救昆虫机器人、通信感知超宽带收发芯片等一批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瞄准产业前沿的“硬核”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平日里“嗡嗡”飞舞在花丛中的小蜜蜂,背上一个仅23毫克的“控制背包”,竟能变身昆虫机器人,接受人类的远程控制,做出不同的响应动作,甚至改变行进方向——现场亮相的“智能集群极限搜救昆虫机器人”项目,带来了这一颇为吸睛的“黑科技”。据了解,半机械昆虫机器人以昆虫为载体,通过MEMS微机电系统精确控制昆虫行为,实现对飞行、跳跃、爬行等运动能力的动态预设,进而协助完成许多复杂的任务。未来,这些昆虫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进入更加狭小的空间中,例如协助救援人员更高效地完成搜救任务,在灾难搜救、智慧农业等场景中大显身手。
仅需通过算法升级就能让传统的单目摄像头实现相对距离、速度和位置测量,让“我的眼睛就是尺”成为现实的“瞳尺慧视——单目视觉测量系统”;填补国产UWB(超宽带)芯片供给短板,为穿戴式智慧医疗、智能穿戴电子、汽车电子钥匙等细分产业提供核心零部件支撑的“通信感知超宽带收发芯片和智能穿戴系统”;突破轻量化、高耐压核心技术瓶颈,储氢密度与安全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的“车载高压碳纤维复合材料储氢容器”项目……一批高校的硬科技创新项目相继登场路演。科研团队与重点企业、投融资机构围绕技术适配性、产业应用场景及合作模式展开交流对接,为后续技术落地奠定基础。
北京中关村前沿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关村房山园新质生产力发布厅系列活动品牌已举办十期,此次其联动中关村“火花”品牌活动,主动链接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创新源”,精准匹配房山区的“产业端”。活动中集中展示的先进技术成果,与房山区绿色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高度契合,有望助力畅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战场”的关键渠道,为区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下一步,中关村前沿技术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围绕重点产业领域,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堵点痛点难点,深入对接“院所、院系、院士、院长”等“四院”第一线创新主体,搭建更多高水平的对接交流平台,全力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在房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房山区加快建设“新质智造产业新城”、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