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2025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
大会现场(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供图)
大会正式提出“OPC”(ONE PERSON COMPANY)理念,向全球发出创新邀约,开启“个人+AI员工即公司”的超级个体时代,并通过一系列OPC培育政策、支持举措的发布,全方位、多维度提供要素保障,帮助创业者圆梦未来。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供图)
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园区深度响应“人工智能+”行动,积极探索“OPC”理念的现实赋能,从载体平台建设、要素保障支撑到场景创新应用等,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从效率工具向创造力伙伴的进化,让“单人+AI即独角兽公司”的全新模式加快落地。
载体平台,加速赋能协同创新
依托前瞻布局,园区已形成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并构建起覆盖基础层(芯片、算力)、技术层(大模型、具身智能)到应用层(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产业发展全链支撑,成为“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承载区。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日益成为释放创造力、突破边界、重塑协作模式的核心力量。园区结合这一产业发展趋势,加快载体平台建设,打造深度赋能的“创新之家”。
位于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模术空间”是园区及苏州展示“AI+制造”各项探索与实践成果的“样板间”,也是江苏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
空间通过全资源支撑保障、全流程中试验证、全场景应用对接、全周期资本赋能、全方位人才服务及全链条创新生态的“六位一体”系统构建,形成资源高效配置、技术快速迭代、场景深度融合、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已集聚企业620余家、上市公司21家,成为筑梦园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目前,园区已有苏州市OPC社区3个,包括人工智能产业园(创业类)以及思必驰和中科大高研院(创新类)。
要素支撑,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力、场景、金融等已经成为新时代核心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代表。
在2025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上,现场就江苏省围绕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制定的系列政策文件作了介绍。苏州市也重点聚焦关键要素、技术创新、场景应用、产业生态等方面,以“真金白银”激发企业动力、市场活力和产业潜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城市建设。
园区元素分外亮眼,在当天发布的苏州市百项高质量数据集及二十项标准成果中园区的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为16个,涉及工业制造、科技创新、开放性创新、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绿色低碳、医疗健康、城市治理等领域。
大会现场(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供图)
园区企业参与制定人工智能领域标准11项,包括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5项、团体标准5项,超过全市总量的50%,将在数据传输、数字孪生、分类评价、创新人才培育等领域提供专业指引与规范,为AI技术深度融合与OPC创新发展树牢根基。
园区还有19家单位入选苏州市OPC服务联盟,覆盖算力、数据、法律、金融、知识产权、产业载体、创新实验室等众多类型的服务企业,为创新灵感变成创业实效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持。
机制创新,再促产城人深度融合
此次大会不仅是OPC理念的创新引领,也是青年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对接桥梁,通过创新机制、搭建平台,进一步助推了产才“双向奔赴”。
活动期间,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10所国内顶尖高校的青年学子也深入产业参访,触摸“AI+”的时代脉动。
在园区“模术空间”,青年学子深入了解其在基础模型研发、算法创新及高端仪器设备支撑方面的核心能力,零距离感受了园区人工智能领域的活力生态。
从基础支撑到专业服务,园区构建的全链条产业生态和全要素支撑保障,不仅高效触达,更力求精准赋能,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随着OPC创业新模式的落地生根,园区也将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助力青年人才筑梦园区,助推产才深度融合、双向赋能,为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再添活力与动能。(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