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神州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持续运转,轰鸣声中5条高端非织造材料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投入生产。其中,全球首条六模头双层成网SSMMSS高速纺熔医卫生产线尤为亮眼,该产线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参数实时监测、自动调控,每分钟可生产600米高端医卫材料,单线年产能达12000吨。
产线创新技术突破传统纺熔工艺的效率瓶颈,更让神州非织造的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条新生产线较其他生产线产能提升2—3倍,产品质量提高约2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近一半。”神州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厂厂长郭浩介绍,公司主要制造高端医卫用非织造材料,数字技术赋能生产后,产品均匀度、柔软度大幅提升,产品品质更加稳定。
作为开发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代表企业之一,神州非织造的智能化升级并非个例,与神州非织造同向发力的转型实践正在全区多家企业同步上演。
在东营丰图智能仓储有限公司的粮仓生产车间,传统人工作业场景也已被数字化改造重塑。车间内波纹板全自动一次性成型生产线正高效运转,这是公司专业生产新型粮仓的核心装备。只见钢卷在自动化牵引下匀速穿过高精度轧辊模具,不到2分钟,一块表面波纹规则、厚度均匀的钢板仓核心组件便精准成型滑落。
波纹板旁边的激光切割机同样在高效运转,“每块钢板切割成型仅需1秒,精度误差不超过0.1毫米。”公司副总经理邵威介绍。这些经由高精度切割工艺处理的钢板组件,采用先进的激光切割与数控折弯技术,通过模块化精密加工,最终组装成密封防潮、通风控温的现代化粮仓。与传统混凝土粮仓相比,数字化钢构粮仓不仅建设周期缩短50%,储粮损耗率更可降至10%以下。
从非织造医卫材料的“高速智造线”到粮仓钢板的“精密成型线”,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正是开发区纵深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鲜活注脚。近年来,开发区聚焦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统筹资源要素、强化协同联动,通过构建多维赋能体系、夯实人才技术支撑等一系列举措,系统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能力提升。
系列举措正加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累计建成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1个;省级及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建设试点2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