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工人日报)
无人机螺旋桨的嗡鸣在场馆穹顶下共振,指示灯在低空飞行中划出流动的光轨……11月11日,全国总工会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34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能手在赛场上以数字技艺诠释劳动价值。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内外化作巨型“蜂巢”,场馆内,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的参赛选手们在多旋翼无人机检修数字工作站排除飞控故障;场馆外,无人机驾驶员操控机械爪完成毫米级的精准摘取。一场数字时代的“低空会战”,就在赛场上每一片桨叶的震颤间精彩上演。
装调台上的“乐高大师”
“请开始计时!”裁判口令落下的同时,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广东队队员、广东消防救援总队清远支队消防员马杰和同时进入赛场的选手们依照指令按下计时键,无人机排故区内的氛围骤然绷紧。
电机、电调、飞控模块……数字工作站里的零件如同等待组装的“乐高积木”。按照赛程设计,选手需在120分钟内完成无人机组装、内部线缆连接、无人机飞控配置、飞控内传感器及遥控器校准、载荷装配等多项任务。与此同时,一次“精密排障”也在同步进行。
赛程才过去10分钟,马杰的额角已渗出汗珠。
“现在的装调早已不是让飞机飞起来那么简单。”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裁判长邵瑰玮指着一旁被白色网格隔离的飞行空间解释道,那是选手进行“科目二”无人机飞行任务规划和“科目三”无人机吊运实操作业的赛场。场内竖立着模拟桥洞、拱门、树木和错落的立柱。“在接下来的项目中选手要操作自己装调的无人机吊运不同规格的物品,在飞行空间内完成绕障穿行和精准投运。”邵瑰玮说。
无人机能否顺利完成“科目三”的飞行任务,取决于马杰正在完成的这一步。
数智融合的“空中芭蕾”
“高度5米悬停30秒,3米/秒匀速绕桩……”当马杰还在进行紧张的装配作业时,飞行空间里,内蒙古环成技工学校的无人机培训讲师李文博已操控装配无人机起飞。
这位曾经培训过千名飞手的年轻选手,此刻面对眼前的无人机却格外谨慎:“相较于普通无人机,装配机的操控需要更精细的打杆,就像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他面前的屏幕上,航线如蛛网般在三维空间内延展。他需要操控无人机对赛场内20个分布在不同障碍物、不同高度和不同朝向上的二维码进行精准采集,就像操控无人机“跳芭蕾”。
而在赛场上要完成毫米级精细控制的还有场外的“飞手们”。本次大赛设置无人机驾驶员观摩赛,操控无人机“智”取树上的“仿真福橘”是参赛选手们的“必考科目”。
“橙色目标锁定,抓取准备!”操作区里,江苏队队员吴中楷紧盯遥控器上的屏幕,这位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无人机业务员正操控机械爪摘取高枝上的福橘。当福橘入筐,他身旁的计时器定格在“8分38秒”。赛后,吴中楷指着微微发红的手指说:“机翼产生的风力会让树枝摇晃,必须预判摆动的轨迹。”
这场看似趣味的“摘橘大赛”,实则浓缩了无人机应用的精髓。从颜色识别到抓取吊装,考验的是“无人机+”的复合能力。
拥抱“数智匠心”
选择航线,无人机出舱起飞……赛场内,吴中楷通过启动云翼星空平台远程操控距离赛场1200公里,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青湖闸的无人机从机巢内腾空而起。赛场上的大屏分三路呈现无人机飞行巡检的画面。屏幕前,3名评委列席而坐,对这个无人机森林防火应用项目进行测评。
当无人机掠过一处空地时,系统突然标出红色预警框。在算法的驱动下,无人机启动火警应急协议,镜头精准锁定起火点——这正是吴中楷所在团队开发的无人机巡检系统在日常工作中的真实应用。吴中楷告诉记者,无人机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农业保险工作者的日常,通过AI算力加持,无人机已经运用于森林消防等多个领域,成了保险业务员的“眼睛”。
“装调检修是数字制造的基石,场景应用是数字价值的落点。”无人机驾驶员赛项裁判长邢君臣道破赛事逻辑。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已发放无人机操控员执照超27万本。邢君臣指出,不过,能实现“无人机+”的数字技能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希望更多技术人才能透过竞赛的“观察窗口”,拥抱“数智匠心”、插上“数智羽翼”。
(本报福州11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