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恒跃锻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智能机器人正在作业。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畅雪 通讯员 张玉虎 摄
将电厂产生的石膏废渣经过高温煅烧处理,再添加辅料,进行发泡、减水、凝固等一系列加工后,脱硫石膏就变成了纸面石膏板,从以“吨”计价的工业废料,摇身一变成为以“平方米”计价的绿色建材。在泰山石膏(忻州)有限公司的厂房内,点“废”成金并不是神话。
无独有偶,在忻州市洁晋发电有限公司的厂区内,每日有千余吨城市生活垃圾在这里化“废”为电——通过绿色焚烧再处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上网”进入千家万户。据悉,2024年,该企业通过垃圾再处理,上网电量约达1.5亿度。
固废利用、绿色工厂、智能制造……今年前三季度,忻州市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增长的主题中,这些“关键词”清晰可见。
从忻州市统计局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中不难看出,忻州市正在深入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实践:前三季度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自上半年以来,增速连续3个月逐月加快。而这其中,非煤工业更是增长6.6%,上拉全市工业增速2.5个百分点。
锚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改造振兴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围绕钢铁、焦化、锻铸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忻州市在奋力谱写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时代答卷的过程中,脉动着全“新”的力量。
山西晨辉锻压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产车间里,企业自主研发的锻造机械手、全液压重载机器人、桁架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不仅让企业告别了传统的锻造企业生产模式,更成了行业的智能化领跑者。
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4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是一座“黑灯工厂”,公司生产全程目前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从生产资料配送,到产品质检环节,5G+及AI等新技术的应用,让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助力忻州制造迈向了忻州“智”造。
传统的制造产业打上智能标签加速腾飞,为忻州市的产业体系构建披上了多彩披风;绿色能源的增量扩容,则让忻州市的绿水青山,成了造福一方百姓的金山银山。
作为全省新能源装机量的“大佬”,忻州市正在加快构建煤电与水电、风电、光电多元发展的综合能源产业体系,全力夯实建设国家级重要综合能源基地的“地基”。不久前召开的全市新能源资源摸排专题会再次提出,以改革探路者的态势,加快谋划实施各类新能源产业项目,进一步释放忻州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
今年前三季度,该市有多家新能源企业迈出了“改革探路”的步伐:3月,山煤河曲2×350MW低热值煤发电项目1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营,每年可“消化”270万吨煤矸石、煤泥等废料;7月,忻州神达能源集团云数据中心正式启动,通过对安全、生产、调度等专业数据可视化管理,推动该市智慧矿山建设再取得实效;9月,偏关县百兆瓦级独立调频电站一期项目顺利并网,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改革探路,先行先试,忻州市在新兴产业发展之路上,高标准谋划,高质量落实,持续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以有力、有效的扶持和帮助,让企业信心更足,市场活力更充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位于忻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N型高效单晶硅棒生产项目,从签约到主体封底,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忻州速度”的背后,是忻州市不遗余力打造开放包容的一流发展环境,创优市场、服务主体的态度及理念的写照。而以专项服务专班为保障,忻州市为新企业、新项目、新产业在该市扎根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全链条上进行支持保障,有效消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一个数字可以印证:今年前三季度,忻州市民间资产投资完成290.6亿元,同比增长21.9%,高于上年同期6.4个百分点。
项目先行,企业探路,政府护航,协同发展,忻州市正聚焦多元优势,向“新”而行,以新质生产力的优质元素,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格局,以目标导向促担当作为,务实求进、奋力攻坚,全力冲刺“十四五”收官之年,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