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通讯员 田勇 柳杨
实习生 占泺涵
“在大模型时代,机器人操作依然面临巨大挑战。”“未来手术机器人将朝向远程化与自主化方向发展,从而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
11月9日,武汉市江夏区联合武汉大学组织开展了“江城杯”第十一届智慧城市大赛系列活动之机器人产业论坛,论坛以“智创未来・机器人赋能产业与科教新生态”为主题,邀请了机器人领域知名学者、专家以及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讨论。
论坛上,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李天梁教授、北京大学的阮乐成教授、武汉体育学院教授马勇和深圳迈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功分别从各自研究发展领域进行了学术交流。
“作为高端医疗器械的手术机器人,正在以高效、安全、精准的治疗模式推动医疗技术的革命,成为国内外医疗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向之一。”李天梁的研究团队聚焦于目前手术机器人在术端操作上感知能力低、反馈机制弱的问题,他认为未来手术机器人将实现全球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智能精准操作,以此大幅提升诊疗效率、重构医疗公平格局,乃至重塑人类健康的未来。
大模型时代,机器人操作为什么还这么难?相比于自动驾驶,机器人操作又有哪些不同的需求,面临什么不同的挑战?......阮乐成教授认为,大模型的发展带来了人们对通用人工智能的展望,而具身智能则承载着对人工智能真正落地于物理世界的期待。“机器人功能的核心难题在于物理交互,而当前的具身大模型虽在任务规划的通用性上有所突破,却在操作泛化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在他看来,未来应打通从机器人交互到模型进化的反向通道,让具身智能的浪潮中有更多机器人行业的声音。
会场内,关于机器人的思想碰撞在火热进行着;会场外,来自江夏区的几家机器人领域的企业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通过我们的供水管道内检测机器人,可以有效检测出管道内存在的微小泄漏、破损、管瘤等异常情况。”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机器人采用高灵敏的水听器进行音频采集分析处理,配备了高清摄像头,作业人员通过主控制器接收处理后的图像,可快速判断管道内状况。“根据不同作业场景,我们有不同的管道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道。
一旁的行星轮(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智能无人船、多功能水下机器人等多款明星产品。“无人船可在水面上进行常规应急巡航监测作业等,搭配的智能船坞可实现全天候无人自动化作业。”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上个月,我们重磅推出‘汤逊湖人才政策十五条’,以更开放、更积极的政策广纳贤才。”论坛上,江夏区有关负责人现场招才:“真诚期盼实现更多携手江夏的合作,共同在机器人产业的广阔蓝海中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