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叶波 祝瑶
继去年推出AI发布、AI托管后,闲鱼今年再添AI新产品。
闲鱼 CEO丁健 潮新闻记者/摄
在乌镇峰会“数字经济分论坛”上,闲鱼CEO丁健展示“AI智搜”“AI行情”:当买家输入“滑雪必备商品”,AI智搜最快10秒结合偏好与行情匹配商品、提供建议,还能满足“找攻略、查行情、追热点”需求。
这两款应用补齐买家侧AI服务,标志闲鱼全链路AI进入“促卖+助买” 新阶段。
双AI应用发布,不止提升效率
“宝贝在吗”的低效沟通,发布简单与匹配精准的矛盾,闲鱼探索了多年。好在近两年来AI技术逐渐成熟,终于给这些问题找到了切实的破解方向。
闲置交易的核心矛盾,始终是“非标性商品”与“非专业性参与者”的双重制约。丁健回忆,2014 年创建闲鱼时便发现,普通用户普遍面临“不会写文案、不懂定价、没时间沟通”的难题,而品类繁杂、差异巨大的闲置品,又让供需匹配效率始终偏低。“
丁健表示,闲鱼AI的起点是解决用户核心痛点,而非刻意创造新需求。
经过两年深耕,闲鱼已构建起覆盖交易全链路的AI服务体系:面向卖家的AI发布可自动识别商品、生成个性化文案,采纳率达87%,累计服务2.3亿件商品发布;智能托管则化身24小时“小助理”,自动回复、动态调价,让询单支付转化率提升13%,累计托管商品6600万件。
面向买家,今年全新亮相的AI智搜与AI行情补齐了“助买”短板。AI智搜10秒内即可响应“滑雪必备商品”这类模糊需求,结合用户偏好与行情生成选购方案。
AI行情则提供近7日成交价、热度曲线、保值率预测等数据,让用户告别“怕买贵”的顾虑。
“这些功能本质上都是用AI把复杂流程简化,让非专业用户也能高效完成闲置流转。”丁健表示。
闲鱼AI全景架构
懂商品、明价格,闲置交易更清晰
能够支撑全链路AI服务的,是闲鱼专属的技术基座。
丁健透露,目前闲鱼AI团队围绕两大底层能力构建:生成式语义ID(GSID)与智能定价模型(LLP)。
“传统电商靠人工维护品类标签,但闲鱼的长尾非标商品根本无法这样操作。”丁健说,GSID就像商品的“数字指纹”,依托通义千问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能自动识别 如“黑银钛晶”“渐变色钛晶”等细分属性,让小众商品精准匹配目标用户。
而智能定价模型则解决了二手交易的核心痛点:定价难。通过分析商品品类、成色等多维度数据,给出合理价格参考,甚至能为单只耳机这类特殊商品精准估值。
在此基础上,闲鱼AI已实现从商品发布时的智能诊断,到交易中的智能托管,再到售后的AI判责,每个环节都有专项AI能力支撑。
“我们最终要实现的,是让AI成为用户的‘全能助手’,无论是卖货还是买货,都能一键搞定复杂流程。”丁健提到,未来闲鱼或许会尝试“反向匹配”模式:先了解用户手中的闲置资产信息,等其他用户有相关需求时,再主动为双方搭建对接桥梁,朝着真正的“闲置资产管理平台”方向发展。
AI让规模化服务成为可能
随着AI能力的深化,闲鱼的商业模式也在自然迭代。
丁健表示,闲鱼成立十年始终坚持普惠原则,免费服务是根基,但AI让差异化增值服务成为可能。
“我们不会因为AI而改变普惠本质,但可以通过更好的服务创造商业价值,让用户愿意为增值体验付费。”
今年全量放开的“官方帮卖”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用户只需提交商品图片,平台将上门取货、AI辅助专业帮卖师完成发布与议价,卖家只需设定底价,AI即可实现动态溢价。
“这种模式下,服务费空间高于普通支付手续费,形成了新的商业闭环。”丁健表示,官方帮卖通过 “AI+专业服务+物流保障”的组合,既解决了用户“嫌麻烦”的痛点,也扩大了闲置交易的供给规模,“有人愿意自己卖兴趣藏品,也愿意让平台帮卖常规商品,这让供需两端都变得更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AI让规模化服务成为可能。“如果仅靠专业帮卖师,规模始终有限,AI能处理大部分标准化商品的运营工作,让服务覆盖更多用户。”
丁健透露,闲鱼AI的目标是3年内覆盖5亿活跃用户,带动社会累计减碳5500万吨。“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闲置流转规模越大,减碳效应越显著,这也是AI给循环经济带来的核心贡献。”
对于AI智能体的未来形态,丁健表示不会追求“一刀切”的全自动模式。
“标准化日常用品可以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但相机、镜头这类兴趣品类,用户享受交流与交易的乐趣,我们会保留这种互动性。”他认为,闲鱼智能体最终可能成为“全自动资产管家”与“兴趣交易助手”的结合体,既满足效率需求,也保留社区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