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近期在固态电池领域动作频频,其官网正式更新了消费类电池技术信息,首次公开固态电解质相关内容,引发行业高度关注。此次展示的技术路线涵盖钢壳封装、多元正负极材料组合,重点突出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性能、安全性和功率适配等方面的技术突破。
据业内人士分析,弗迪电池披露的技术细节显示其固态电池已进入工程化验证阶段。规划显示,比亚迪将于2027年启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首批搭载车型定位高端市场,示范规模约1000辆。随着成本优化,2030年预计将有4万辆新能源汽车采用全固态电池,2033年该数字将扩大至12万辆。这一量产节奏表明,比亚迪正通过分阶段技术验证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落地。
技术路线方面,弗迪电池采用高镍三元单晶正极、低膨胀硅基负极与复合卤化物硫化物电解质的组合方案,与上汽聚合物路线、丰田氧化物路线形成差异化竞争。实测数据显示,其6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较现有液态电池提升一倍,同时具备-40℃低温启动能力与5C超快充特性(10分钟补充80%电量),在低温性能和快充效率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针对固态电池普遍存在的界面阻抗问题,比亚迪通过电解质技术革新取得突破。其复合卤化物电解质使电池在-30℃环境下的放电效率提升至85%,较日韩企业同类产品高出15个百分点。这一进展有效解决了低温场景下的性能衰减难题,为固态电池在北方市场的应用扫清障碍。
产业链消息显示,比亚迪全固态电池除自供外,已启动对外供应谈判。这一策略若落地,将改变当前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eVTOL飞行器等高端装备提供新的能源解决方案。
伴随技术突破,行业会议同步聚焦碳材料创新。即将召开的Carbontech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将围绕多孔炭、硅碳负极、快充石墨负极等方向展开研讨。中国航发、广汽埃安、天能电池等企业已确认参会,覆盖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会议特别设置免费参会通道,面向硅碳、电芯、储能等领域企业开放,每单位限2人且需审核资质。
同期举办的能源与装备碳材料馆(N2馆),将集中展示石墨、碳纳米管、硬碳等材料的最新应用成果。展品涵盖从原料到复合材料的全链条产品,并展出生产加工设备与检测仪器,为行业提供技术交流与商业合作的综合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