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为应对长期的“眼中钉”俄罗斯和日益孤立主义的美国,欧洲各国正竞相重整军备。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实施一项“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调动近8000亿欧元打造“安全而有韧性的欧洲”。
“然而,这一进程必须克服一道巨大的障碍——中国对关键矿产的限制。”当地时间11月6日,《纽约时报》毫不留情地给欧盟泼了一盆冷水,并指出,诸如无人机、导弹以及其他欧洲急于重整的军备关键部件,都依赖于来自中国的稀土矿产供应。
报道称,尽管中欧双方正在不断接触磋商,但局势的曲折变化让欧洲领导人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军事建设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一切都取决于此。”欧盟安全研究所(EUISS)的研究员乔里斯·蒂尔(Joris Teer)表示,如果没有关键矿产的供应,就无法进行所谓的“重新武装”。
“中国的最终目的是牵制美国和欧洲,”海牙战略研究中心的分析师贝内黛塔·吉拉尔迪(Benedetta Girardi)称:“如果(中方)打击了一方的安全领域,也就会打击到另一方的安全领域。”

中国在全球稀土磁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金融时报》制图
稀土的重要程度已经不必再多言,《纽约时报》也指出,这些材料被用于制造导弹、喷气式飞机、无人机以及种类繁多的各种军事装备,而中国主导着稀土金属和永磁体的市场。
在与美欧的贸易博弈中,中方也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在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谈判中,时而收紧、时而放松对稀土的出口管制。
这也在欧洲引发极大震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敦促欧盟在关键矿产资源方面“力争实现独立自主”。与此同时,欧洲贸易官员正与中方积极磋商,试图确保欧盟的稀土供应。
报道称,尽管欧盟一直在谈论多元化,但其约98%的关键稀土进口来自中国,这使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甚至超过了美国(美国80%的稀土进口也来自中国)。虽然稀土遍布世界各地,但其开采和提炼却难度极大。
欧盟试图努力摆脱这种依赖,并通过了一项旨在建立本土稀土产业的法案,该法案于2024年生效。然而,取代中国的开采和提炼能力并非易事。
咨询公司SFA Oxford的分析师最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考虑到开发矿山、建设精炼厂、扩大生产规模以及融入北约供应链所需的时间,欧盟“完全摆脱对中国的依赖”需要8到12年。
然而,对于国防工业而言,欧洲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
欧洲各国正争相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力图在2030年之前发展关键能力。为此,欧盟放宽了预算规则,并推出了一项1500亿欧元的贷款计划,以帮助增加军事支出,但关键矿产资源的匮乏可能会扰乱这一计划,改变地缘政治格局,并影响欧洲的未来。
当地时间11月6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披露,欧盟高级官员已告知各成员国,摆脱这一对华依赖并非易事,欧盟的经济安全计划迄今为止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知情人士称,尽管中美经贸磋商取得进展,中方暂停10月份宣布的出口管制新规将使欧盟从中受益,但此前4月份实施的管制规定仍然有效。
这些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称,中欧近期接触并未取得任何进展。他们还透露,中欧双方一直在讨论发放通用许可证,该许可证允许在一段时间内向预先批准的买家反复出口稀土,但这样的解决方案需要时间,且欧盟最终仍将受制于中方的决策。
知情人士认为,欧盟若想赢得任何让步,几乎肯定需要作出相应的回应。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欧方一再以涉俄为由对中国企业发起非法单边制裁,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经向欧方提出严正交涉。此外,一些知情人士还称,中方也可能要求欧盟放松部分出口管制。
“我仍然感到担忧,”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关键矿产安全项目主任格雷斯琳·巴斯卡兰(Gracelin Baskaran)说:“即使(中方)暂停管制,我们的处境仍岌岌可危。”
她指出,例如,欧洲、美国及其盟友目前还无法迅速找到替代无人机发动机中镝的方案。此外,世界也没有真正能够替代中国供应的钐,这是一种对制造耐高温磁体至关重要的稀土矿物,而钐正是先进军事装备的关键材料。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0月31日至11月1日,商务部安全与管制局江前良局长与欧委会贸易总司雷东内副总司长在布鲁塞尔举行“升级版”中欧出口管制对话磋商。双方就出口管制领域彼此关切进行深入、富有建设性的沟通。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交流,促进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畅通。
此后,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表示,为简化程序、增强欧洲产业的确定性,欧盟与中国就稀土出口问题加强了磋商。他表示,这些磋商将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