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鸡”,杀疯了!
没错,这就是本次全运会的新晋顶流。当然,“大湾鸡”是网友给它们取的,其实人家叫喜洋洋、乐融融,凭借着独特的可爱造型和开幕式上“e”到可怕的整活,一举成为顶流。

其实早在这吉祥物刚公布的时候,广东人的“干饭基因”就被点燃了。它造型圆润流畅,头顶还有三朵浪花,看着特像拟人化的小鸡,一场“指豚为鸡”的网络乌龙就这么闹起来了。
“这到底是鸡还是鸭?”“我一直以为是白切鸡和豉油鸡twins”……


就连设计师刘平云本人也“打不过就加入”,调侃道:“食在广州”,当初选择中华白海豚,就是想避免“被吃掉”。

看来,还是低估了广东人对吃的执着。
当设计师说:吉祥物头顶上三种颜色代表了广东的木棉花红、香港紫荆花的紫和澳门荷花的绿。网友说:有鸡冠、有鸡翼,我不管,它就是鸡。于是,各种“大湾鸡”表情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里必须划重点:人家正经原型是中华白海豚!既切合了粤港澳大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洋文化,也生动体现了体育赛场上,运动员们携手并肩,为荣誉团结奋战的精神。
从“指豚为鸡”的网络乌龙到粤语梗二创刷屏,这场全民狂欢不光让全运会赛场内外一起热起来了,更能看出这十年里,中国体育吉祥物背后的文化自信越来越足了。
或许大家还记得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吧?当初那可是一“墩”难求,火得一塌糊涂。
细数一下这些年我们追过的“吉祥物顶流”们:从北京奥运会的五只福娃,到青奥会的“二胡卵子”砳砳,到冬奥会的冰墩墩、雪容融,到成都大运会的蓉宝,再到现在的“大湾鸡”,啊不是,喜洋洋和乐融融。

这十多年来,吉祥物的变迁,不光是中国体育事业越来越牛的缩影,更见证了文化自信的一步步升级。如果说福娃是“告诉世界我们是谁”,冰墩墩是“让世界喜欢我们”,那么“大湾鸡”则是“和大家一起玩起来”。
这些吉祥物不光是赛事的“回忆杀”,更是连接体育、文化和商业的桥梁,写下了大家共同的记忆。现如今,它不再是完美无缺的符号,而是可以被调侃、被改造、被赋予生活气息的“伙伴”,这种接地气的表达,让文化传播更具生命力。
“大湾鸡”的出圈是一场“鸡不可失”的双向奔赴。这也提醒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从来不是追求“无懈可击”,而是敢于“开放互动”,当符号融入烟火气,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扎根人心,凝聚成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丨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