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 朱娟】深秋时节,中原大地再次迎来一场跨越山海的盛会。
11月3—4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郑州市举办。来自20多个国家的嘉宾齐聚中原,共话经贸合作、共享发展机遇。
在此之前,多场高规格以开放为主题的大会在河南密集举办——从拉美到东盟、从农业合作到产业投资、从古都文化到市长对话,不管是开放维度还是合作主题,均释放出河南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劲信号。

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同心者,不以时空为隔。
9月26日至28日,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郑州举办;
10月12日至14日,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在郑州举办;
10月16日至18日,第六届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举办;
10月22日至25日,世界市长对话·郑州暨2025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在郑州举行;
10月23日至24日,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河南站系列活动在洛阳举行;
11月3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郑州拉开帷幕。
短短一个多月,6场国际盛会密集举办,一场场跨越重洋的“牵手”,为河南对外开放写下了发展注脚。
“现在在智利,很多中国企业都在投资新能源领域。这次来到河南,我注意到这里也有风力发电产业资源优势,这或许是我们合作的新方向。”首次到访河南的智利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安德烈斯·格鲍尔表示,“第一届中拉企业家峰会在智利举办,这次来参会意义非凡。”

杨德利
作为本届河南投洽会主宾国,马来西亚访问团联盟顾问杨德利已经多次到访河南。他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马来西亚与河南在商业、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都有加强合作的空间。“河南的经济前景非常大,只是马来西亚的贸易和投资,目前还集中在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
“河南‘吸引外资23条’一出台,我们就眼前一亮。”在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河南站上,克诺尔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张丹阳说,接下来洛阳地铁建设,企业不仅想提供设备,还想把智能维保、数字化服务带过来。
这家来自德国慕尼黑的“百年老店”,已在河南“深耕”多年——从郑徐高铁到洛阳地铁1、2号线,300多列列车的“安全刹车”都由他们守护。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势,也体现在文化交流层面。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典型经验,已成为推动古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埃及基纳省省长哈立德·马哈茂德·阿卜杜勒哈利姆·阿卜杜拉尔在第六届世界古都论坛上表示,基纳省是古埃及文明南部王国的古都,与洛阳同为古都城市。“大家都迫切希望能多多交流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文旅产业发展等典型经验做法,进而推动古都可持续发展。”
务实合作不断拓展
开放的意义,最终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上。

作为本届中拉企业家高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工商界合作郑州倡议》在会议期间发布。《倡议》包括共同推动经贸务实合作、共同促进产业协同升级、共同建设枢纽互联体系、共同构筑人文交流桥梁、共同探索创新智慧未来5个方面。
“我们将以本届中拉企业家高峰会为契机,积极扩大新能源、光伏、电动汽车、跨境电商等领域合作,不断推动河南省与拉美经贸合作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迈进。”河南省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上,中国(河南)—东盟智慧农业示范中心正式揭牌,中国(河南)—东盟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联谊会启动。同时,现场还举行了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共21个项目,涵盖粮食生产、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等多个领域。
在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河南站现场,郑州航空港汽车产业投资集团与本奥米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与善水阿曼能源转型基金等10余组项目签约,涵盖资本合作、能源转型、科技创新、供应链合作等领域。

经过前期洽谈对接,本届河南投洽会初步达成合作项目268个,总金额2196亿元。其中,投资类项目220余个,投资额超1900亿元,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氢能与储能、现代物流等产业,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83.3%。
河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经贸规则正经历新一轮重塑。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了专章部署,释放了我国坚持开放合作的强烈信号。
河南,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从提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到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明确“构建更高水平内陆开放体制机制”……河南在开放的道路上,步伐坚定,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以开放通道建设为例,河南协同推进“空陆数海”丝绸之路建设,构建起连通全球的开放通道体系——“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方面,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郑州—卢森堡、郑州—吉隆坡“双枢纽”航线密集开通,成为内陆地区连接欧美、东南亚的空中门户;“陆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区建成投用,中欧班列境外网络覆盖欧亚40个国家140余座城市;“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方面,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动发力,贸易链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4条铁海直运线路、40余条内河集装箱航线打通“出海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河南全省货物贸易额稳定在8000亿元以上,持续位居全国前十;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6431.8亿元,同比增长18.7%,高于全国14.7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外贸主体活力提升,前三季度,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1.33万家,增加11.4%;市场结构更加多元,前三季度,全省对东盟进出口863.7亿元,增长12.6%;对欧盟进出口848亿元,增长24.4%;对拉美进出口685.6亿元,增长10.5%;出口产品更“新”更“绿”,前三季度,全省出口“新三样”产品204.2亿元、增长162.4%,其中出口电动汽车187.3亿元、增长262.1%。
“立足河南,能更好地走进中国市场。”因特龙(洛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瓦西里・科瓦列夫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对此深有体会。这家与中国合作近20年的企业,已在洛阳设立办公室,其生产的矿山、近海工业检测设备通过河南的开放通道,远销多地。瓦西里不仅在洛阳安家,更透露“公司计划持续加大在豫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