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从全国看,不少老的高速公路,最近几年都将走到收费期限的上限。公众有权利知道,它们究竟会在哪一天停止收费?让每一条收费公路都有免费倒计时,高速公路到期免费才不再是新闻。”
长永高速作为湖南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在服务近31年后,于2025年11月2日0时起实行“零费率”方式终止收费,成为湖南首条长期免费的高速公路。与此同时,四川成绵高速公路、S18武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等多条高速公路也在2025年因收费到期相继停止收费。此前几年,广佛高速、京平高速、广州北环高速等也已履约免费。

高速公路到期停止收费,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像任何市场主体都应该履行合同、遵守法律一样。《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经营性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这既是对投资者合理回报的保障,更是对公共利益的界定。然而,本该寻常的履约行为和遵法行为,却每每让受众感到新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到期履约停止收费的高速公路并不多见,延期收费的也常有之。
就拿新闻中的长永高速来说,它的收费期限本应于2024年12月27日截止,通过两次“收费期补偿”,最终延长到了2025年11月1日。虽然相关部门给出了“执行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等政策造成收入损失”的理由,但这样的延期补偿是否合理,补偿天数的计算是否科学,公众却无从得知。
长永高速延期近一年才免费,舆论尽是点赞之声,说明社会对高速公路延期收费这件事相对“宽容”。现实中,收费到期继续收的案例可谓屡见不鲜:有的以“统贷统还”为借口模糊单个项目债务边界,有的用“养护需要”搪塞收费期限约定,更有甚者,面对律师申请信息公开延期收费的理由,竟然将公众知情权挡在“涉密”的盾牌之后。
在任何领域,履约和遵法都是底线,否则就要付出违约代价和违法代价。在高速公路到期停止收费这件事上,不应有太多例外。
高速公路延期收费涉及公共利益,但各地鲜有相关信息公开。更普遍的情况则是,一些高速公路在收费即将到期时,就会采取改扩建方式延长收费期限。“可在改扩建后争取延长收费期限,确保该项目持续稳健经营”,是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对外公告里,可以直接公开讲的最重要的改扩建理由。
高速公路本质上是公共产品,收费只是为了缓解建设资金压力的阶段性措施。当收费期满,它们理应回归公共属性。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始于1988年通车的沪嘉高速,它于2012年停止收费,为高速路履约免费开了个好头。从全国看,不少老的高速公路,最近几年都将走到收费期限的上限。公众有权利知道,它们究竟会在哪一天停止收费?让每一条收费公路都有免费倒计时,高速公路到期免费才不再是新闻。
高速公路到期免费应该是常态,延期收费才是例外。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公示平台,让每条高速公路的免费倒计时都像天气预报一样清晰可查。对申请延期的少数例外,必须召开听证会,将成本核算、延期理由等全盘公开,杜绝“暗箱操作”。对通过改扩建延长收费期限的做法,也应严格审查,确保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防止小修大补式的改扩建成为无限期收费的借口。期待公开每一条高速公路的到期停止收费时间,并且严格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