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技术赋能、产销对接,中拉牵手共同探索农业合作新路径。
11月3日,作为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的平行会议之一,中拉智慧农业合作专题对话会在郑州举办,来自中国、拉美国家农业领域的众多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话智慧农业新趋势,共商合作新机遇。
智慧农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推动传统农业迭代升级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我国以智慧农业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构建起‘政策引领、技术攻坚、场景落地’的特色发展模式。”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执行主席许世卫认为,“智慧农业是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要依托国际合作平台,推动技术和装备交流,携手应对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挑战。”
“中国有句古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希望携手中国在智慧农业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乌拉圭佛罗里达省省长卡洛斯·恩西索介绍,乌拉圭也是“世界粮仓”之一,佛罗里达省是乌拉圭重要的农业畜牧产区,“尽管我们现代农业亮点很多,但也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应用成本高等难题,急需与中国在智慧农业研发、产业投资方面开展深化合作,更好地推动农业向集约化转型。”
作为农业大省,多年来,河南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实践备受关注,许多成果走在前面。“我们承建的河南小麦大数据中心将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宏观调控提供支撑,‘豫种田’数字农业管理平台助力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双提升,‘耘上数链’供应链综合服务系统的‘数字仓单’资产凭证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会上,河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名誉院长田建民一一列举该集团在数字农业领域的成果,“这为日后中拉智慧农业合作,提供了诸多可复制的‘河南样本’。”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作为国内种业“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河南秋乐种业也在会上亮相,该公司总经理张雪君介绍,“我们依托Prism育种智能平台,整合基因组信息与AI算法,将玉米、花生等作物选育周期缩短30%以上,建立起‘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制种基地。未来,可与拉美企业联合开展耐旱、耐热品种研发,助力拉美地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从智利进口车厘子、三文鱼等知名农产品,智利从中国引进农业技术和供应链服务,建交半个多世纪,中国与智利之间在农业方面的“你来我往”日趋紧密。
“可结合智利精准灌溉技术与中国5G、无人机技术,共建智慧用水试点项目;打造双边实境实验室,开展传感器、抗逆性种子研发;开发参数化气候保险工具……”会上,智利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安德烈斯·格鲍尔一口气提出五条合作建议,希望推动中智智慧农业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有意愿,也有行动。对话当天,现场签署了多个合作备忘录,河南农投集团分别与乌拉圭卡内洛内斯省农村发展局、蒙得维的亚市农村发展及管理厅农村发展司,河南神农膨化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与蒙得维的亚市农村发展及管理厅农村发展司签署合作备忘录,约定共建“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开展农作物引种试验、非常规饲料研发、技术培训等业务。
以会为媒,对话合作,技术共享、项目共建、产业链协同,中拉牵手让农业更智慧,也为全球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带来新动能。(河南日报记者 张建新 祁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