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雷锋报河南讯(记者 曹璐璐 通讯员 王自亮) 11月1日,封丘大地沉浸在一片繁忙的劳作中。中国雷锋报社副总编辑曹道伟一行,在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豫剧团团长、豫剧名家关小凤的陪同下,前往封丘县豫剧祥符调发源地清河集考察。

祥符调,又称中路调,源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河南豫剧的重要流派之一,被誉为“豫剧之母”。其唱腔以标准的中州音韵为基础,音域宽广,旋律流畅,既有高亢激越的激昂,又有古朴醇厚的深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封丘县志》记载,清末清河集成立小天兴班,聘请一代宗师孙延德长期任教,开办科班,培养了陈素真、司凤英、马双枝等众多名家,为祥符调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清河集,曹道伟一行详细了解了祥符调的发展历史,查看了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从古老的戏服、道具到泛黄的剧本、曲谱,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祥符调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考察过程中,关小凤团长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祥符调传承人,不仅介绍了祥符调的艺术特点,还分享了她在传承与推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图为2023年2月17日,关小凤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上演出《三上关》
关小凤原名张秀党,主工青衣、闺门旦。作为豫剧表演艺术家关灵凤的亲传弟子,她不仅继承了祥符调的经典唱腔和表演技艺,更在传承中不断创新。2015年,她继承复排的祥符调陈派经典剧目《三上轿》《宇宙峰》《春秋配》被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录国家数据库,为祥符调的传承与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她荣获第十一届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大赛金奖,进一步证明了她在豫剧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考察之后,曹道伟一行与关小凤就祥符调今后的发展和推广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祥符调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要通过举办各类演出活动、开展戏曲进校园、加强交流合作等方式,让祥符调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