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徐凌琳 宁眉
晚上八点半,未来科技城灯火通明。刚结束一天工作的“90后”程序员小陈点开钉钉。这一次,弹出的不是待办任务,而是最新一期的《海创社区报》。一段本地“海马喜剧”的演出视频,让他不禁笑出声。“以前楼道通知总错过,现在刷着视频就能报名,有意思!”他说。
“海马喜剧”表演现场
小陈所在的五常街道海创社区,坐落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中轴线核心区,与阿里巴巴毗邻。这片1.04平方公里的辖区,管理着4个住宅小区和7个园区,工作的年轻人超过8000人,占总人口的75%,人才占比高达60%。高学历、高流动、高活跃是这里的鲜明标签,却也伴生着“早出晚归难碰面、邻里之间不熟悉、社区信息难触达”的现代社区病。
如何破解年轻人“在线不在场”的困局?海创社区的选择是“激活存量”——依托早已实现“一户一钉”全覆盖的数字化底座,将传统纸质通知升级为“小邻通”多媒体交互式电子报,使之成为连接邻里、温暖社区的新纽带。
《海创社区报》中居民投稿内容
这份电子报,并非简单的信息公告栏,而是一个融合图文、音视频、动画与智能交互的“数字社区客厅”。走进“睦邻记事”,“大小楼道长”共创营的温暖画面跃然眼前;点击“园区动态”,“萌宠生活节”“出门有喜事”市集等潮流活动便可一键预约;打开“余安直通”,消防和反诈知识通过动画情景剧生动演绎,寓教于乐。
“过去在微信群发通知,很容易被刷屏淹没。现在电子报通过钉钉直达,触达率100%。”社区党总支书记邵秋婧介绍,电子报不仅是信息平台,更是服务对接与民主协商的枢纽。居民看到商家福利后可直接跳转预约,对活动感兴趣后扫码即可报名,有任何意见建议也能随时在线提交。
《海创社区报》中居民投稿内容
“我刚搬来三个月,通过电子报参加了两次市集,还认识了隔壁楼的‘饭搭子’。”00后设计师小李的感受,代表了不少年轻居民的心声。
更深远的改变正在治理层面发生。据悉,后续诸如“垃圾分类集置点改造”等公共议题,也将通过电子报发布,引导居民线上投票、建言献策。这意味着,社区决策正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支撑”,一个“发布—响应—优化”的治理闭环逐渐成形。
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共建”,一张小小的电子报,正悄然重塑青春社区的连接逻辑。指尖轻点,社区便“活”了起来。作为浙江数字化改革在基层治理中的一次生动实践,海创社区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赋能为引擎,正以“悦读”之姿,为数字时代的智慧治理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