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I大模型给行业带来的变化备受关注。10月28日,武汉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一期)中标结果公示,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投标总价为1.32亿元。除了这个项目,三六零本月还中标了呼和浩特、宁波等城市的AI大单。
三六零AI的大单,只是大模型应用落地提速的一个缩影。百度、阿里巴巴、蚂蚁、华为、腾讯、联想、商汤等多家企业的AI创新成果正在工业制造、智能汽车、金融、医疗、营销、消费娱乐等众多领域密集落地,大模型正在从“能用”全面转向“好用”。
谁更好用?成为市场和用户关注的焦点
重庆两江新区的汪伟琪在互联网产业园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今年下半年以来,AI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变化让他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比如最近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双11’,淘宝天猫今年新推出的智能识别消费者意图功能就很好用。在线客服既能准确理解消费者的表达,又能够一键引导自助解决问题,让‘双11’购物体验大大提升。”
汪伟琪还举例谈道,今年国庆假期小长假和家人自驾川西,“整个行程也是和各类AI应用密切相关。”他说,从行程路线规划到智能导航、酒店比价预订再到景区游览向导,几乎每个环节都有AI加持,“还有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各种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生成简报都是交给AI来完成。很显然,AI真正用起来了,现在大家关注的是谁更好用。”
在智能制造领域,AI正在为保障质量、提升效率保驾护航。本周,在武汉正式投产的小米智能家电工厂,让每道工序都具备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的“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相当于给这座工厂装上了“大脑”,检测、反馈、纠错、执行,这一连串动作都由机器一口气完成。
在大型装备制造领域,华中数控与华中科技大学今年上半年联合研制出世界首台嵌入AI芯片和AI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武汉重型机床、秦川集团、浙江海德曼等18家中国机床企业共同研制出搭载该系统的智能数控机床。最新的消息是,该数控系统已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示名单”,并将带动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等智能制造设备的互联互通,加速在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规模化应用落地。
全方位生态化供给,加速AI应用集中爆发
政策机制的强力牵引,是AI加速落地的直接动力。
今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强调“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把AI从技术展示推向场景落地与产业融合。重庆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全市上下正在加快推进AI在智能制造、特色产品、企业服务以及超大城市治理等领域渗透落地。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1-7月,重庆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达108.4亿元,同比增长13.2%。
供给侧的大力投入和生态布局同样重要。今年初,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云与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腾讯也在持续加大AI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达706.86亿元,并在算力、模型、工具与应用全链路加码。
QuestMobile2025年三季度AI应用行业报告认为,AI大模型竞争已经从参数比拼的粗放竞争转向生态协同模式竞争。一方面,通过性价比精调、优化模型,以实现模型能力匹配客户需求、拓展应用场景的目标,例如百度、阿里、腾讯、抖音前三季度大模型更新频率分别为3.8天/次、4.6天/次、6.6天/次、8.0天/次,高频率的更新升级,为大模型应用落地适配更多场景;另一方面,各厂商都在通过云平台和开发者社区构建自己的大模型应用服务,让大模型从开发者角度更接近市场需求。
一位AI领域观察人士谈道,AI企业与市场需求侧共同推动“模型+工具链+行业方案”的生态化供给,形成投资——供给——需求——场景的正向循环,促使AI应用在下半年进入集中爆发期。
相关新闻
IDC:大模型市场双线爆发,开源+多模态释放AI商业化潜能
10月28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模型即服务(MaaS)及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追踪,2025H1》报告显示,2025上半年中国MaaS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规模达12.9亿元,同比增长421.2%。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同样保持高位增长态势,2025上半年市场规模达3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1%。
该报告认为,2025上半年,DeepSeek R1把“高性能模型”转变为可以被云服务与国产算力快速普及的工具,成为中国大模型市场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IDC分析师认为,技术创新显著优化了模型训练成本和推理性能,开源降低使用门槛,推动上下游生态协同发展,带动企业快速构建行业或自有大模型,并在教育、医疗、金融、政务等场景落地应用。同时,DeepSeek提升了公众对大模型的认知与接受度,刺激了MaaS和大模型解决方案的需求爆发,加速市场普惠化与竞争格局升级。
具体来看,中国AI大模型产品形态已进入成熟期,成为市场爆发的直接推动力。
IDC分析师认为,多模态模型的快速迭代将AI应用从单一文本生成扩展至图像、视频、语音等复合场景,提升了模型的可用性与商业化潜力。同时,推理效率提升与成本下降奠定了大模型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理引擎优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模型推理性能,同时降低了算力消耗和运行延迟,从根本上降低了模型部署和调用成本。
在市场需求端,企业对AI价值的认知日益成熟,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需求持续增长,越来越多企业将大模型嵌入客服、知识管理、办公自动化与研发协同等核心业务流程。随着客户需求结构性扩张,企业对于大模型的调用频次和覆盖场景不断增加,从而带动MaaS平台和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进入了“结构性放量”周期。
该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MaaS市场呈现高度集中趋势,前五大主要服务商合计占据了82.0%的市场份额。火山引擎推出豆包大模型1.6版本、阿里巴巴开源“混合推理模型”Qwen3,百度推出主打深度思考和多模态的文心X1 Turbo/4.5 Turbo、腾讯推出深度思考模型混元T1和快思考模型Turbo S,中国移动的MaaS平台则通过整合多种模态基础模型,结合强大算力与低延迟调度,提供一站式模型服务。各大模型在能力升级的背后,价格也在相应下调,这也成为MaaS市场竞争加剧的一个主要因素。
中国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今年上半年呈现进一步集中态势,前五大厂商的市场份额提升至63.3%。百度的AI大模型解决方案主要覆盖政府、金融、公共事业、能源等行业;华为覆盖能源、政府、制造等行业;商汤科技覆盖金融、政务、智能硬件等领域;科大讯飞则主要在教育、医疗等领域落地;中国电信整合算力网络和大模型平台,结合政企客户生态,推动大模型在政务、智慧城市等场景落地。
上游新闻记者 杨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