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现代科学只不过是众多学说之一,有些人甚至认为除了科学,像玄学这种学问也有其独特的解释体系。对于一些无法完全用科学解释的现象,古代的某些学问或许能提供更加清晰的答案。除去科学未解之谜,世人对“龙”这一神秘存在似乎有着浓厚的兴趣。
现代科学普遍认为,龙并不存在,所谓的龙只是古人根据想象编造出来的神话。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证明过龙的存在,也没有发现与龙相关的实际物证。然而,中国古代的思想却与此不同,古人认为现代人之所以看不到龙,是因为“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也就是说,龙是故意不显现给现代人看的,那么龙到底是否真实存在呢?
除了历史文献的记载和民间流传的故事,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也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例如,1987年,河南濮阳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龙虎堆。从出土的图案来看,六千年前的龙形象与我们今天常见的龙的形象几乎一致,这打破了传统的观点,即龙图腾最早起源于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其他地方发现了许多距今超过六千年的龙形象文物。更为惊人的是,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被认为是龙的化石。1996年,贵州出土了一块被称为“新中国龙”的化石,这块化石上有一对形状与传说中“龙角”相似的结构,因此被推测为龙的化石,且这块化石距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
不仅是远古时期的龙形文物,考古还发现了大量来自战国到明清时期的龙形文物。最令人震惊的一件发现是1978年湖北武汉某军队在扩建厂房时发现的一座古墓,这座墓后来被确定为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时期墓葬——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但让人意外的是,墓室竟然是在水底。考古学家分析发现,这座墓最初并非建在水中,而是由于大自然的变化,墓室被地下水逐渐侵入,最终变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水底古墓”。
由于墓中的文物长期处于水下,避免了空气中的氧气对它们的腐蚀,因此这些文物在被发现时仍然保持着相当完好的状态。出土的数万件文物中,有八件被评为国宝级文物,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曾侯乙编钟,它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象征,被誉为国之重宝。除了这些文物之外,水墓中还出土了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文物——“建鼓底座”。这件文物最初被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直到上海世博会时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件建鼓底座上雕刻着108条“巨龙”,这些龙的形态千姿百态,相互缠绕,有的龙首尾交织,给人一种既复杂又有序的视觉感受。每条龙的形态都非常生动,仿佛在展示一种神秘的力量。对于这件雕刻有108条龙的文物,专家们表示,这件文物展现出的艺术与技术水准,甚至超越了现代科学的理解范畴。因此,专家认为,这件文物体现了“超越现代科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