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物流场景正成为当前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的重要场景之一。但物流仓储环境的复杂性,是人形机器人落地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摄
10月29日,在2025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CeMAT ASIA 2025亚洲物流展)现场,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00861.HK)智慧供应链子公司北京科捷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捷”)首席技术官张虎坡称,物流仓储场景中,由于库存单位(Stock keeping Unit:简称SKU)数量庞大且复杂,其产品种类涵盖食品、3C等多个领域,不同品类对物流搬运、翻转等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在搬运物品时,需要人形机器人具备一定的视觉识别能力,能识别物体的材质、位置等信息。这一过程还需要视觉算法、运筹算法与机械控制之间形成精准协同。
为什么物流场景需要人形机器人?科捷副总裁闫丰表示,物流自动化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柔性——能够像人一样能适应不同岗位与流程。此外,物流行业业务灵活,订单结构复杂。尤其是应对“双11”等大促节点时,订单量可能会激增10倍以上。固定的自动化系统,产能效率已经固定,无法适应弹性订单量。在订单量多的情况下采用人机协同模式,适时补充人力或人形机器人,可以化解这一问题。
2025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摄
目前科捷与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优必选(09880.HK)智慧物流子公司无锡优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合作将从三个层面推进:技术层面共建“物流具身智能实验室”,攻关多模态货物识别等关键技术;场景层面重点在快消、美妆、IT、3C等行业共创物流无人化作业场景,打通仓储“最后10米”智能化瓶颈;生态层面将共同制定物流智能体通信与调度接口开放协议,联合发布产业白皮书,共建开发者生态平台。
科捷首席运营官王政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表示,此次合作将加快研发出真正适用于实际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提升在物流场景中的作业效率。在理想情况下是实现全栈式无人物流,不过当前仍需一定时间,“很难预计(具体落地时间),主要取决于硬件和软件的功能。”
澎湃科技梳理发现,全球多家具身智能公司正加速布局物流行业。今年2月,FigureAI凭借其创新的Helix系统,将人形机器人从汽车制造领域扩展至物流行业,推动机器人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应用。
另据外媒报道,今年7月,亚马逊宣布推出的亚马逊机器人(Amazon Robotics)全球总量已突破100万台,同时发布全新“DeepFleet”生成式AI基础模型,用于优化机器人路径调度,这一里程碑式进展凸显亚马逊在“人机协同+物流智能”方向上的深化。
国内智元机器人瞄准的落地八大核心场景包括工业智造、物流分拣。京东集团投资了多家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强化其供应链物流场景的机器人能力,如在面向电商库存、拣选、分拣、末端配送等环节,尤其在“订单弹性大”“商品种类繁多”环境下,机器人柔性作业需求强。
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