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电商直播助农。

上蔡县“中原村BA”盛况。

汝南县金铺镇姚寨村义诊服务。本版图片均为驻马店市委组织部提供

学生参观新蔡县练村镇大庄村党员政治生活馆。

驻马店市“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暨河南省社区运动会驻马店驿城新村社区站现场。

□本报记者 刁良梓 本报通讯员 苗银
清晨,汝南县汝宁街道网格员胳膊夹着民情记录本穿梭在楼栋间,将社区食堂的热粥递到独居老人手中;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果农余中德坐在院里盘算收成,嘴角藏不住笑意;驿城区民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协商会即将开场……
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场景,恰是驻马店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成效的生动写照。在我省扎实推进“五基四化”,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总体部署下,驻马店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组织建设、机制创新和民生服务,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高效能治理之路。
善治润城,何以“中”和致远?驻马店用实践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中和”,是治理的方法——不是“一家说了算”,而是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平衡智慧;不是“头痛医头”,而是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统筹思维。“致远”,是治理的目标——不是追求“一时之效”,而是让治理效能持续释放、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长远追求。
1建强“四支队伍”,治理根基更牢固
“以前这山头全是荒土,年轻人宁愿在外打工也不回村;现在你看,果树连成片,生态酒店也建起来了。”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党支部书记余永立翻着“民生笔记本”,上面记录的建议已落地。这个曾经的“老大难”村,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还摘得“全国文明村镇”“国家森林乡村”牌子。
河南村的变化,关键在于“领头雁”。驻马店紧盯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通过“理论授课+实践练兵+老干部帮带”体系,让干部懂政策、会干事。在村党支部书记王霞的带领下,新蔡县练村镇大庄村把荒废房屋盘活成餐饮项目,废弃沟塘改造成水产养殖基地,还建起党员政治生活馆、乡愁馆,“软弱涣散村”变身乡村振兴样板村;正阳县寒冻镇徐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建,带着村民蹚出“秸秆变饲料、羊粪变肥料、葡萄变钞票”的循环发展路,把曾经的“生态包袱”,变成实打实的“绿色财富”。
“基层治理效能,说到底要看‘领头雁’能不能扛事、会不会干事。”驻马店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坦言,通过“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全市2686个村党组织成了促振兴“桥头堡”,214个城市社区党组织成为优服务“主心骨”。
“领头雁”是核心,驻村帮扶队伍则是“生力军”。该市坚持“党群部门到软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弱村”原则,优中选优派出干部,市派以上第一书记达350人,他们引产业、解纠纷、跑销路,真正“住进”了群众心里。
流动党员曾是治理“难点”:人在外、难联系、作用难发挥,驻马店却将其变为“亮点”。通过“三个结合”精准摸排、“三张清单”分类服务,将流动党员细分为10类,全年办理求助1200余件次。全市20个流动党员党组织累计引进产业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100亿元,“在外游子”成为反哺家乡的“桥梁纽带”。
志愿服务队激活了群众自治“一池春水”。该市搭建县区、街道、社区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动员退休干部、热心居民、外卖员等参与治理,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大家一起干”。
“这四支队伍不是孤立的‘平行线’,而是拧成‘一股绳’的合力。”驻马店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支部书记领路、驻村干部帮扶、党员先锋带头、群众志愿参与,这样的治理生态,让基层治理的根基越扎越牢。
2构建“五维体系”,治理效能更强大
今年夏天,汝南县汝宁街道网格员韩光辉在走访时发现南海大道与古塔路交叉口的一栋无人危房被雨水冲倒,不仅影响居民通行,还存在安全隐患。他立刻掏出手机,打开“宁管家”社会治理服务平台,拍下照片、标注定位、描述情况,一键提交。街道当天就组织人员到场拆除危房——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不过几个小时。
高效处置背后,是驻马店“五维治理体系”的支撑。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跳出“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困境,实现从“管得住”到“治得好”的跃升?驻马店以网格化治理、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隐患处置、网络舆情应对、基层减负增效“五维体系”为抓手,推动治理从碎片化到系统化、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
网格虽小,装着千家万户事。该市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科学划分网格30662个:农村建“乡—村—组—户—人”纵向体系,城市形成“社区联小区、干部联网格、网格联住户”横向格局。为避免履职混乱,建立服务管理事项、负面、履职“三个清单”,让网格工作有章可循。
矛盾纠纷化解的“精度”关系治理“温度”。驻马店推进“三源共治”(警源、访源、诉源)、深化“三调对接”(警调、访调、诉调)。今年以来,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32万起,人民调解成功率达98.7%,绝大多数矛盾在“家门口”化解。
风险处置“力度”和舆情应对“准度”守住了治理“底线”,基层减负“实招”让干部有更多精力服务群众。该市持续推进安全稳定“四大活动”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累计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1.2万余处;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处置—回应”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基层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系统作战”。从网格“找问题”,到调解“解矛盾”,再到风险“防隐患”、舆情“稳人心”、减负“提效率”,驻马店的“五维体系”环环相扣、无缝衔接,既减少了治理内耗,又提升了响应速度,真正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的转变。
3凝聚各方合力,善治图景更美好
“以前吃饭得自己烧,年纪大了折腾不动;现在社区食堂热粥送到家,连碗都不用洗,省心!”汝南县金铺社区独居老人李大爷满足地说。
基层治理的最终落脚点,从来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驻马店聚焦养老、救助、校园安全、医患关系、民生诉求、乡风文明、“三资”整治“七件实事”,把群众的“痛点”变成治理的“亮点”,让幸福图景可感可及。
“保障网”越织越密:三级养老网络覆盖城乡,60个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35个老年助餐场所让老人花几元钱吃上热乎饭;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精准落地,45.3万名困难群众被纳入保障,11.1亿元救助补助资金、1.37万人次临时救助,为重病家庭、受灾农户等送去“及时雨”。
“安心线”越筑越牢:6轮拉网式排查整改校园安全隐患1147个,1517个中小学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医疗纠纷多元化解让患者满意度达94.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群众支出7980.9万元。
更重要的是,驻马店不只有“政府送服务”,还通过畅通诉求渠道、搭建议事平台,唤醒群众参与治理内生动力。该市全面畅通民生诉求渠道,70.8万件诉求按时办结率达98.7%,群众“有处说话、说了管用”的获得感转化为参与积极性。
驿城区雪松街道纱厂社区“邻里议事会”是鲜活例证。居民代表、党员、物业、商户围坐一堂,从环境卫生到公共设施维护,从矛盾调解到物业服务优化,把“自家事”摆上台面商量,仅去年就解决问题120多个。社区还组建5支志愿服务队,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340多件,连续两年获评“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
从一碗热粥的温度,到“邻里议事”的热度;从校园后厨的透明,到文明新风的厚度,驻马店的民生实事实现民生福祉从“有”到“优”,更通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受益者”成为“建设者”。
这正是“中和”治理智慧核心:不是政府“包揽一切”,而是搭建平台让各方参与,在协商中找到最大公约数,让治理效能持续“致远”。以“五基四化”为遵循,党建为“定盘星”,“四支队伍”为“主力军”,“五维体系”搭“骨架”,“七件实事”填“血肉”,驻马店实现了“党建红”与“民生暖”同频共振。
治理之路无终点,为民初心永不变。如今的驻马店,正以更实举措、更活机制、更暖服务深化基层治理创新。一幅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民生幸福的善治图景,正在天中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