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打赏的种种乱象,迎来严厉整治。自10月28日起,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低俗团播引诱打赏、虚假人设诱骗打赏、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和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等四方面突出问题。
截至2024年底,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市场营收规模达2126.4亿元。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网络直播领域打赏乱象屡屡引发关注。低俗擦边、立虚假人设不说,更有设置情节套路诱导未成年人、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等问题。种种“捞赏”手段,俨然成为一些账号和机构的惯用路数,侵害了消费者用户权益,偏离了设置打赏的初衷,更让网络直播打赏乌烟瘴气,显然不能再任乱象蔓延。

观众在网络直播进行打赏。图片源自网友截图
专项行动是对直播行业乱象的精准打击,也是对网络直播生态的一次净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专项行动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例如,近年火起来的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由于其起步粗放、手法隐蔽、受众具有较强粘性,已成为“野路子”打赏多发高发的领域。将它们纳入专项行动治理重点领域,具有相当的及时性和精准性。而在重点打击的同时,专项行动也列出了四方面从严打击的突出问题,也具有很强的指向性。说到底,这些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本质上都是置相关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于不顾,为了逐利捞金而丢掉了责任底线。
此次专项行动是多年以来“清朗”行动的延续,直面长期以来滋生网络直播打赏乱象的根源、乱象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其深意不仅在摆问题、治乱象,更在于立规矩、促长远。专项行动在打击具体违规行为和情形的同时,特别强调督促平台完善直播打赏运行规则,健全直播打赏管理功能,加强直播打赏营利行为规范。不仅要求深挖严打一批账号、平台和MCN机构等负面典型,也明确提出督促网站平台规范榜单、团播、PK等功能应用和互动玩法,健全投诉举报和未成年人打赏退款机制。

部分直播(团播)违规案例。图片来源:昆明警方发布
整治直播打赏乱象不是一阵风,也不是单一主体的事情。网站平台、主播和机构要有充分认识、先查先改,主动告别流量至上、靠博出位和剧本套路“骗”打赏等戏法。须知,健康可持续的直播行业生态,绝不是低俗博眼球、打赏叮当响的“金币竞赛”,而是内容优质、互动有趣的价值共鸣。
打赏的每一分钱,都应是用户自愿为才华才艺埋单的,而不是靠各种路数“坑蒙拐骗”来的。我们期待,在监管整治之外,相关主播、MCN机构、网站平台等能够积极作为,共同推动网络直播行业走向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本文原发于人民网观点频道,题为《人民网评:整治打赏乱象,净化网络直播生态》。
责编|赵春晓、徐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