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曹磊10月29日报道:28日,由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主办的“链接者”系列沙龙首期——“脑机智汇”在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成功举办。政府代表、临床专家及企业嘉宾齐聚一堂,围绕脑机接口技术前沿进展、产业政策与落地转化深度交流,打通“政产学研医资”全链条,为产业协同创新注入新动能。
作为国家前瞻布局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脑机接口正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景。上海已率先全方位布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透露,虹桥已建成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三大国际服务平台为产业国际化赋能。闵行区委书记陆方舟提出“一核一圈一网”集聚区等三维发展路径,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则从顶层设计、创新产品研发、集聚区建设三方面部署全市推进举措。
上海国投董事长袁国华介绍的五大生态矩阵成为资本赋能亮点,其产业矩阵今年投资规模预计超550亿元。活动现场,虹桥商务区与上海国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脑机接口等领域深化协同。上海市科委前沿交叉处副处长王卓曜解读《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时明确,2030年力争产业达千亿规模。
医疗场景成为技术落地核心场域。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副所长胡晟表示,该院已服务61批次相关产品术前检测,破解标准滞后难题。瑞金医院孙伯民团队的侵入式装置在抑郁症治疗中显效,复旦大学吴劲松团队则通过脑机接口助力术后运动与语言功能重建,现场视频展示患者用脑电信号控制光标。
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董事长顾耀强公布“三步走”蓝图,计划2030年引育10家以上头部企业。企业端同样捷报频传:上海明视医疗完成全球首例彩色视觉重建IIT实验,灵犀云医学的脑机大模型可精准识别脑功能异常,深圳微灵医疗的“薄膜电极”方案助力精准手术。
上海国投总裁戴敏敏用“六度”总结沙龙价值,承诺持续做好产业“陪跑者”。在随后的生态轮谈会上,各方围绕技术策源、临床转化等议题进一步对接资源,为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发展拓开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