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龙技术发布国内首款网络安全垂直领域生成式预训练模型Hive,推动AI驱动安全运营新范式。2025年10月15日——长春市安山中龙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龙技术”)正式公开测试旗下网络安全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产品——Hive-Preview安全大模型。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网络攻防研判、漏洞分析、威胁情报解读与安全知识问答的专业大模型,Hive基于368亿参数专项训练架构与超过200亿Tokens高质量安全语料构建,致力于为企业和安全从业者提供具备深度场景理解能力的智能辅助工具。此前该产品于8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ISC互联网安全大会首次亮相,已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专业能力垂直深耕,破解通用大模型安全语境短板
在人工智能技术席卷各行各业的背景下,通用大模型虽具备广泛的知识覆盖,却在网络安全这类高专业门槛的领域中常常表现乏力——无法准确解析漏洞原理、误判攻击路径,甚至在策略建议上存在严重偏差。Hive安全大模型从中龙技术多年在威胁检测、渗透测试与应急响应领域的技术积淀出发,以“专业语料领域预训练+强化学习”为路径,构建出在网络安全语境下具备精准语义理解与逻辑推演能力的专用模型。
据中龙技术研发团队介绍,Hive在漏洞分析方面能够准确识别CVE漏洞的触发条件与潜在攻击面,并结合实际环境提出缓解建议;在研判场景中,支持对沙箱日志、攻击流量进行多维度关联,形成具备时序与因果关系的研判结论;在安全知识问答中,不仅覆盖从ATT&CK框架到等保2.0的体系化内容,还能够根据提问者身份调整回答的专业深度,实现“因材施答”。
“白盒”推理,全程可解释:Hive构建可信AI安全助手除专业理解能力外,Hive的另一大突破在于其输出的“高可解释性”。传统安全检测工具与自动化系统往往输出“黑盒”结论,用户难以理解决策逻辑与判断依据。Hive在设计之初便将“可追溯、可验证、可理解”作为核心原则,在回复中同步呈现关键判断节点、关联规则与数据来源,形成具备逻辑链条的安全分析报告。
“Hive不仅告诉用户‘是什么’,更清晰地阐释‘为什么’。”中龙技术产品负责人强调,“例如在研判某恶意软件行为时,Hive会逐步拆解其注入手法、持久化方式与通信特征,并关联ATT&CK中的对应战术节点。这种过程透明化不仅提升了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也使用户在交互中持续提升自身的安全认知。”
低成本、高效率,Hive重新定义安全人机协同模式
作为面向企业、一线运营人员与网络安全学习者的辅助工具,Hive在架构设计中兼顾性能与部署灵活性,支持公有云与私有化部署两种模式。企业可将Hive集成于SOC平台、威胁情报系统或内部培训体系中,实现从事件分级、工单预处理到新员工培训的全链路提效。
在某能源企业的前期试点中,部署Hive后其安全运营中心(SOC)平均事件处理时长下降约40%,分析报告撰写时间压缩近60%,误报率亦有显著降低。“Hive不是要替代安全分析师,而是成为团队中一位‘不知疲倦的安全分析助手’,将人力释放到更高阶的研判与响应环节。”该企业安全负责人如此评价。
亮相ISC引领行业期待,中龙技术强调Hive“辅助定位”
此前在2025年8月的ISC互联网安全大会上,Hive登台即实现全程自主运行,迅速成为全场焦点。现场演示中,系统在模拟场景下不仅能实时理解多类威胁、定位关键资产并评估风险影响,还可自主完成从攻击复现到防御建议的闭环响应。在与红队实时交互中,Hive同步展现出红方渗透与蓝方检测的双重能力,进一步印证了其在复杂对抗环境下的高适应性,引发多家头部企业、研究机构及技术媒体的深度关注。尽管表现出色,中龙技术团队也明确指出,Hive目前仍处于公测阶段,其全部输出内容需经专业人员审核,不可直接作为阻断或处置决策的唯一依据。“Hive是辅助者,而非决策者。我们期待它在人机协作中不断进化,与安全从业者共同构建更智能、更透明的防御体系。”
随着Hive安全大模型的发布,中龙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在网络安全垂直大模型领域的空白,也为AI驱动下的安全运营体系注入了全新可能性。在数字化威胁日益复杂、防御人才持续短缺的背景下,具备专业知识理解力、过程可解释与低部署门槛的Hive,有望成为广大企业与安全从业者应对新型威胁的“智能手册”,推动中国网络安全建设从“被动响应”向“智能预见”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