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消息】10月29日,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发布前三季度苏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30.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7.1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8879.44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0933.59亿元,增长5.0%。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农产品供给充足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增长6.0%,牧业产值增长10.7%。秋粮长势基本稳定。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1.96万吨,同比增长3.0%,其中猪肉产量1.85万吨,增长2.7%。蔬菜产量159.51万吨,增长2.9%。水产品产量9.04万吨,增长0.3%。9月末全市生猪存栏20.50万头,同比增长13.7%。前三季度生猪出栏23.36万头,同比增长5.7%。
工业重点行业有力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797.4亿元,同比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重点行业有力支撑。全市工业行业产值增长面达73.5%,其中电子信息业产值同比增长6.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长5.0%,两大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个百分点。产业向新向优发展。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096.5亿元,同比增长6.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1%,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0.0%、20.6%和55.9%。
服务业实现稳定增长
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
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6.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1%。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其中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7%、10.3%和12.9%。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稳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2%。生活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5%,其中居民出行、旅游游览和娱乐服务、养老服务等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3.6%、13.9%和12.5%。前三季度全市铁路、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30.0%、9.2%和36.9%。全社会快递业务量30.5亿件,同比增长21.7%,快递业务收入239.1亿元,增长10.5%。
消费市场保持稳定
绿色化、智能化、品质化消费增势较好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2.4亿元,同比增长3.2%。民生类商品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6.3%、9.0%和18.1%。绿色化、智能化、品质化消费增势较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绿色家电、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5.8%、177.6%和18.5%。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5.5%。
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投资结构向新向好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45.7亿元,同比下降2.6%,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完成1757.9亿元,增长10.8%。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工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5.1%。基础设施投资增势良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5%。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831.2亿元,增长10.8%,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0%,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9.1%。
外贸外资韧性增强
贸易结构加速调整
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元,达20244.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总额12667.9亿元,增长7.6%;进口总额7576.5亿元,增长3.8%。新兴市场保持活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9071.9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4.8%,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26.2%。装备制造业出口稳定增长。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7.6%,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4.3%、10.2%和16.2%。实际使用外资55.96亿美元,同比增长12.6%。
信贷规模实现新突破
资本市场稳步扩大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7176.0亿元,同比增长5.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首次突破6万亿元,达60095.6亿元,增长7.8%。资本市场扩容。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2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7家。9月末全市上市公司277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25家,科创板57家。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前三季度,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616元,同比增长4.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961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91元,增长4.9%。全市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0.4%。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1.47万人。从2025年7月1日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155元/月提高到1208元/月。
前三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6%。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降三升”,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0%,衣着价格下降1.5%,居住价格下降0.6%,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下降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8%,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6.8%。
上一篇:豫股后备军团崛起